来源:法制日报--法制网
责任编辑:马 静
发布时间:2016/3/8 11:08:40
雪域法魂
云南省高级人民法院 童晓宁
我在纵横之间徘徊,
把明月与江流看在眼里,
我在天和地之间盘桓,
把人和自然记在心里。
我在雪山的眼泪里,
感受冰河的奔涌,
我在之字型的道路间,
探寻心的向往。
这就是我对云南雪域高原的直观印象。实际上我与雪域高原结缘已经有10数年之久,也曾去过迪庆藏族自治州州府所在地——着名的香格里拉,但是深入迪庆高原的腹地还是第一次。
沿途苍凉的大山、险峻的河谷让人印象深刻。三四千米的海拔,稀薄的空气,也极其容易让人产生高原反应。
在这样一个贫瘠而神奇的土地上,在稀薄的空气中,大脑的反应总是有些迟钝,然而总有那么一些人、一些事情让人记忆犹新……
第一次接触这片雪域,是从迪庆德钦县的法官格茸定主开始的,这位普通的藏族法官,积劳成疾,49岁英年早逝。临死的时候,唯一的希望就是将他的骨灰撒在晶莹雪白的梅里雪山上,他说他要一辈子守望着雪山。“他是一个有金子一样心灵的人。”这是藏族同胞给予他的最高评价。
1978年,22岁的格茸从学校毕业,来到迪庆州中级法院工作。短短几年后,热爱家乡的他主动要求回到基层——德钦县法院工作,那个时候,德钦法院的工作条件很艰苦,唯一的交通工具是一头骡子,而如果要去的边远乡村,骡子都无法翻越高耸的雪山,只能靠两条腿。有的时候一天还不能翻越雪山,他就在大松树下,捡几块石头,拢一堆篝火,围着篝火度过一晚。
就这样,他在家乡度过了20多年,办了无数案件,而自己的身体也拖成了病体。为他送行的那一天,小小的县城来了很多人,把法院的院子挤得水泄不通,这些平日里豪迈的康巴汉子忍不住放声大哭,为他们心目中的法官阿乌(大哥)送行。
他的故事让我们这些法院的新闻工作者深深感动。2007年,我们在创作《以法官的名义》——云南法院电视专题晚会的时候,想编排一个感人肺腑的情景剧,格茸的事迹一下子撞进了心扉。他生前把热情献给了审判事业,他逝后把精神融入了茫茫雪山,雪域的康巴汉子用自己的青春和生命谱写了一曲司法为民的赞歌,于是一出名为《雪域法魂》的情景剧问世了:
飞舞的雪花,圣洁的哈达,
巍峨的神山,旋转的经筒。
一声声悲怆的呼唤,
挽留格茸远去的魂灵:
院子里的石榴树已经开花,
墙角的小草也发了芽,
长明灯啊,
请你再燃得亮一些吧,
照亮格茸回家的步伐。
这是一对夫妻阴阳两隔的交流,
生离死别的对话。
演出当日,我还记得号角长鸣,一声声:“回来吧,格茸”,寄托哀思,催人泪下,全场观众无不动容。这是一种发自内心的感动,是对雪域法官精神的缅怀。
而这一天,我终于来到了格茸曾经生长和工作的地方。面对雪山垭口迎面而来的寒冷的风,我更加理解了格茸的坚守。那是一种不灭的精神和灵魂,是对雪域和故土的眷恋与付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