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人民法院报
责任编辑:马 静
发布时间:2017/12/16 22:10:27
法官既是高尚的职业,也是高危的职业,被人称之为“刀尖上的舞者”。那么,怎样才能在法官事业这个舞台上跳出最美的舞姿并且舞动终生呢?笔者以为,唯有保持一种法官应有的“静”界,在静中,守住本分,不忘初心;在静中守节、守气、守志。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定力,在“静”中坚定目标,磨炼意志,在“刀尖上”舞动终生。
作为一名法官,首先必须保持静心。静心是一种情操,静心是一种修养,静心是一种自律,静心是一种坦荡。面对纷繁复杂的现实社会,身为法官,唯有提高自身修养,锤炼闹中取静、躁中求静的心境,才能摒弃浮躁,保持平和,催生智慧。
禅家说:心静如止水,则无烦恼与忧愁。道家崇尚“清静无为”。面对各种诱惑和纷争,我们需要自静,心若清净,凡事简单:吃饭不求山珍海味,粗茶淡饭反得健康之身;穿衣不求名牌时尚,布料舒服,简单清洁,也不失为一种风格;出行没有香车宝马,悠然徒步,也赶了低碳的潮流。有了这种淡定,就能以清静之心看世界,欢喜心过生活,平常心有情味,柔软心无怨尤。以“静”立德,就能在名利面前保持平和心态,做到恪尽职守,埋头苦干,不辱使命。
萧伯纳说过一句话:“人生有两大悲剧,一是没有得到你心爱的东西,另一是得到了你心爱的东西。”如果一个人的占有欲不能满足,他就会感到痛苦,如果他的占有欲得到满足,那么他就会觉得无聊。这就是说人们只有守住心灵的宁静,才能回归本真的自我,自觉追求精神的愉悦和灵魂的升华,才能清醒地面对社会上的庸俗和诱惑,有足够的勇气和智慧面对现实中的喧嚣和浮华。
二则必须保持一股“静气”。中国古人就有“冷静观人,冷耳听语,冷静当感,冷心思理”的至理名言。《大学》开篇就说:“知止而后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古往今来,成大事者必有静气。有静气的人才能冷静,才能保持稳重。做一名法官,要与形形色色的社会角色打交道,在法庭上唇枪舌剑之间的作壁上观,当高举法槌定分止争时,需要的就是一种审慎和严谨的静气,在各种“疑难杂症”面前,要准确无误寻找到“病灶”,还要在纷繁复杂的法律、法规中拿出一剂“良方”来,一个没有静气的法官,又怎么能去辨法析理、定分止争呢?“每临大事有静气”、“骤然临之而不惊”,任何“险躁”都会给案件的审理埋下隐患。
保持宁静安详的心境,是成功者必备的基本功。“心浮则气必躁,气躁则神难凝”,只有当一个人内心平和、安静时,才会看清事物的本质,才不会被纷繁复杂的社会表象扰乱心智,才能透过现象看本质,对纷繁复杂的形形色色案件作出冷静反应,清醒思考,准确判断,妥善加以处理。“静”能决胜于千里之外,“躁”则挫锐于百步之内。
静气是一种禅意,是一种智慧。静能生智慧,平心静气,就如同打开一扇天窗,让智慧的阳光照亮心房。一个人只有内心宁静,才会有洞悉一切的智慧,才会认识到因果关系和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才会领悟人生的意义所在和终极追求。静气,实在是法官职业所使然。
三则必须学会静思。静能生智、增智。静心、静气,是为了更好地静思,让人们进行缜密细致的思维。淡泊、宁静,并不是所谓“看破红尘”“碌碌无为”,而是积极的,是以“明志”“致远”为目标的。良医能妙手回春,庸医则能变相杀人;好工匠能铸造出锋利无比的宝剑,一般工匠只能打造出铁器而已。为什么会这样?技艺高下不同也。法官就像医生,像铸剑的工匠:同一个案件,有的法官能把它断好,有的法官却把它办砸,什么原因呢?同样是因为技艺高下有别。一个好的法官,就应该像名医,像好工匠,是有着高超技艺的法律专家。知识是“明志、致远”的营养源和动力。知识浩瀚无际,对待学习,来不得半点“淫慢”;“年与时驰,意与日去”,要有“只争朝夕”精神,加强学习、善于学习,持之以恒,博览群书,积学储宝,才能不断地“明志”;才能与时俱进,到达“致远”的彼岸。
“静”是一种修养,静不仅可以思考,也可以养性、养心。静,不是一味地孤寂,不闻世事。有诗道:“万物静观皆自得,四时佳兴与人同。”唯静,才能观照万物,对于人间生活充满盎然的兴致。有道德修养的人,他们常常以静思反省来使自己尽善尽美。在静思的过程中,对人生重大问题的思考可能会更加清晰。
“静”,是一种精神境界。作为一名法官,要保持良好的“静”界,就必须学会“习静”。正如古人所云:“山中习静朝观槿,松下清斋折露葵。”“静以修身”,要作为一种功夫、修为而日日习之。正如宋代文豪苏东坡诗所云:“无事此静坐,一日当两日。”作为一名法官,应始终提醒自己做一个恬淡平静的人。(杨怀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