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人民法院报
责任编辑:马 静
发布时间:2017/12/28 20:49:29
法官办案要从细处着眼,精雕细琢;要善于吃苦,敬业奉献;要敢啃硬茬,永不言弃。
李克强总理曾在去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说,鼓励企业开展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法官承担着正确适用法律、彰显正义、合理解决纷争的重要使命。事实上,法官所办理的案件也是“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的产品,事关每个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和广大群众的切身利益,事关社会公平正义的实现。因此,“精雕细琢、敬业奉献、永不言弃”的工匠精神应当成为法官应有的气质。
法官办案要从细处着眼,精雕细琢。从立案送达、庭前准备、外出取证、组织庭审、撰写判决……法官办理一件案件由许许多多的程序组成,任何一个程序没做到位,都可能导致前功尽弃。尤其在“案多人少”大背景下,如果一味赶时间、进度,企图从快中出彩,会导致瑕疵频出,引发群众对司法公信的质疑。因此,法官需要从细处着眼,对案件的每个送达程序、每一份裁判文书、每一个定案证据都精雕细琢,不投机取巧,孜孜不倦,杜绝各类办案瑕疵,才能真正的“办好案”。
法官办案要善于吃苦,敬业奉献。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法官面临的压力和挑战与日俱增。一方面,案件数量持续走高,“案多人少”矛盾日趋尖锐,法官长期处于超负荷、精神极度紧张的工作状态;另一方面,随着司法改革不断深入,逐渐形成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对法官的司法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此,需要法官养成乐于吃苦的心态,在平凡的工作中任劳任怨,把全部心思和精力放在审判执行上,甘于奉献、充满激情、不计较个人得失,努力满足人民群众对法院工作的新要求、新期待。
法官办案要敢啃硬茬,永不言弃。当前,人民法院的案件多、难、繁特点日益突出,有的刑民交叉,有的当事人众多,有的标的数额大,审判结果极易引起连锁反应。而近几年,在特殊经济环境下,当事人普遍情绪焦虑,案件平衡难、协调难,又进一步加大了办理难度。此外,为了实现胜诉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千里追缉老赖;为了及早送达文书,休息时间蹲候当事人;白天开庭晚上写判决书、工作日开庭周末写判决书……是法官的工作常态,各种艰辛难以体会。更有甚者,因当事人的不理解,还要承受无端的指责和谩骂。面对种种硬茬,法官需要有永不言弃、锲而不舍的劲头,沉下心探究矛盾纠纷的前因后果,准确适用法律法规,依法判定是非曲直,以此不断提高所办案件的质量、效率和效果。
人民法院需要培养更多的“工匠型”法官,让“工匠精神”成为法官的气质。以此不断提升法官素养,让每一道工序都严格地运行在法律框架下,让每一位法官都成为扞卫法律、守护法治的精工名匠,努力实现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的目标。(应金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