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gend id="h4sia"></legend><samp id="h4sia"></samp>
<sup id="h4sia"></sup>
<mark id="h4sia"><del id="h4sia"></del></mark>

<p id="h4sia"><td id="h4sia"></td></p><track id="h4sia"></track>

<delect id="h4sia"></delect>
  • <input id="h4sia"><address id="h4sia"></address>

    <menuitem id="h4sia"></menuitem>

    1. <blockquote id="h4sia"><rt id="h4sia"></rt></blockquote>
      <wbr id="h4sia">
    2. <meter id="h4sia"></meter>

      <th id="h4sia"><center id="h4sia"><delect id="h4sia"></delect></center></th>
    3. <dl id="h4sia"></dl>
    4. <rp id="h4sia"><option id="h4sia"></option></rp>

        欢迎访问定西政法网,今天是 2023年02月11日 星期六

        当前位置:首页 » 政法要闻

        临洮“微改革”助推精准扶贫跑出“最先一公里”

        来源:甘肃长安网 责任编辑:马 静 发布时间:2016/9/28 11:08:00
        字号:A A    颜色:
         
        本网讯 (记者 赵志锋)紧盯基础设施建设抓改革、紧盯转变生产方式抓改革、紧盯优化公共服务抓改革、紧盯创新体制机制抓改革……记者从beat365官方网址_healthy 365 app_bat365官方登录中文临洮县委、县政府获悉,去年以来,临洮县坚持把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作为“一号工程”,探索提出精准施策助推易地搬迁、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农业经营体制创新等28项微改革,有效破解了全县特色产业开发、城乡一体化发展等方面的一些难题,率先跑出以微改革助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最先一公里”。
         

        百合产业成为临洮县北部乡镇的特色产业,百合加工也为当地群众提供了务工岗位
                                  
        攻克农村基础设施薄弱难题
         
        据了解,临洮县委、县政府坚持把水、路、房等基础设施建设放在首位,用改革创新的思路、方法和举措,探索解决农村基础设施薄弱的难题。
         
        探索解决农村客运服务和村社道路建设新路子。针对群众反映强烈的行路难题,依托交通运输部六盘山片区交通扶贫示范试点县项目,综合采取“一事一议”筹建通社道路、延长客运班线、投放小型客运车辆等方式,着力解决农村村社道路“最后一公里”问题。2015年,完成通村道路硬化745.5公里、通社道路砂化140.17公里,为28个偏远山区村开通了客运班线班车,剩余19个村客运班线将于年内全部开通。
         
        探索精准施策助推易地搬迁新路子。针对易地搬迁项目中群众“搬不出、稳不住、难致富”的问题,探索提出了对山坪区农村五保户、孤寡老人等贫困群众在乡镇建设互助敬老院进行集中供养;对人多地少、土地依赖性不强和居住特别分散的农户搬迁到城区、镇区和园区附近进行集中安置;对耕地较多、土地依赖性较大的农户,在村内空闲地进行“插花式”安置;对水川区居住分散、土地利用率不高的村庄,结合农村社区建设和实施“棚户区+”改造项目,引导农民“进社上楼”等四种精准易地搬迁的微改革事项,先后建成安置区53个、安置群众5892户2.7万人,2016计划插花安置572人。
         
        探索城乡水务一体化发展新路子。针对当前水利建设资金短缺、发展滞后的问题,积极探索水务一体化发展路子,整合县内供水企业资源,与省水务投资公司签订了《推进水务一体化合作经营协议书》,共同出资组建了甘肃水务临洮供水有限责任公司。目前,首个水务一体化合作项目—东部农村引洮供水工程已动工建设,预计今年10月完工,届时将彻底解决东部8个乡镇74个行政村8.43万人的饮水问题和城区居民供水不足的问题。

         
                              临洮县通村道路硬化为群众打通致富之路
        探索农户与市场对接新机制
         
        临洮县委、县政府针对当前农业生产经营中种养脱节、产销脱节、信息技术不对称等问题,着力在健全完善生产社会化服务上下功夫,探索建立农户与龙头企业、终端市场有效对接的新机制。
         
        构建全覆盖农机合作服务体系。依托峡口镇得军农机合作社,着力在全县构建集耕种收社会化服务、农机人员技术培训、农机具维护等综合业务于一体的农机合作服务体系,实现农机社会化服务全覆盖。2015年,共组建、规范农机合作社36个,服务农户1.8万户。
         
        构建草食畜一体化饲草服务体系。依托养殖小区和养殖大户,新建洮美、和谐牧业2个万吨级饲草料配送中心和20个千吨级饲草料配送点,集中进行青贮饲料加工、配送,就近满足全县养殖户饲草用料需求,有效解决了青贮池建设难和玉米秸秆转化利用率不高的问题。
        构建现代农业规模经营发展体系。通过试点推行土地、资金、劳动力入股等方式,动员致富能人牵头创办现代农庄和家庭农场,推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完成农村土地流转3.1万亩,创办家庭农场和现代农庄19个,吸纳3.84万户农户就近谋业。
         
        构建农村沼气循环高效利用体系。依托产业园区、养殖小区和能人大户,通过集中联建的方式,破解农村户用沼气产气量少、使用率低、热效率低的问题。目前,已建成大型沼气暨“三沼”综合利用示范点3个,实现了“畜禽养殖—沼气供气—沼肥还田—秸秆养殖”的良性循环。
         
        提升服务保障水平促农增收
         
        临洮县委、县政府坚持把优化和提升服务保障水平作为破解难题、促农增收的有效举措,着力构建“脱贫有门路、致富有支撑”的增收保障工作机制。
         
        构建金融服务新模式。引导县内29家农业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组织组建了县农商会,组建了322个村级精准扶贫富民产业合作社,入社建档立卡贫困户2.23万户,覆盖面达到98.2%。以此为平台,创新推进“农商会+合作社+农户”“ 农商会+合作社+产业+农户”“农商会+合作社+企业+农户”等多种金融扶贫新模式,发放扶贫专项贷款6.03亿元。
         
        推进电商服务新模式。将发展农村电商作为促进大众创业、群众增收的有力举措,建成了县电子商务服务中心和交易平台,重点扶持60名大学生村官率先开设村级网店,带动建成312家网店、3个电子商贸市场和86家村级电子商务服务站,形成了线上线下相结合、地方小产品与外部大市场相对接的电商运营新模式,为解决农畜产品销售难题开辟了新的路子。
         
        建立牧医服务新模式。依托甘肃安贝源乳业有限公司万头奶牛产业园项目,组建成立了县牧医服务公司和19个牧医合作社,形成“政府购买服务+牧医组织化合作化+服务养殖户有偿化”模式,实现合作社与养殖企业、大户以及分散扩繁养殖农户的无缝对接。

         临洮县易地搬迁帮助群众脱贫致富
         
        推行农民“菜单式”培训新模式。坚持把阻断贫困代际传递作为精准扶贫的重要任务,分12期组织2580名“两后生”到县内4所职业技术学校接受职业技术培训。同时,整合部门培训资源,对2.4万名群众进行了“菜单式”技能培训,实现了技能培训由“政府配菜”向“群众点菜”的转变。
         
        开启“国企+贫困县”造血扶贫新模式。着眼解决当前建筑业发展面临的困境和给农民增收带来的不利影响,组织县内16家建筑企业、37位建筑企业家成立了县建筑商会。在此基础上,与省建投集团签订了《支持县域经济发展建立“精准扶贫”长效机制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开启“国企+贫困县”造血扶贫新模式。
         
        探索农业一体化发展新模式。着眼解决农村土地、劳动力、社会资本过于分散,农业规模化、现代化、产业化程度底等问题,构建集农村产业开发、市场营销、金融服务于一体的“全产业链”农业服务体系,由县国资局和7家龙头企业共同出资3.18亿元,组建了国有控股的临洮现代农业投资发展公司,将县内分散的农业资源“打包”整合,做大了“资金池”,集聚了产业优势,县域农业产业开发走上“优势互补、抱团发展”的良性轨道。
                                      
        改革创新破解体制机制瓶颈
         
        临洮县委、县政府立足县情发展实际,主动开展调查研究,大胆推进改革创新,下大力气破解当前工作中遇到的各类突出困难和存在的体制机制问题。
         
        探索推进农村社会管理新机制。针对当前灾后重建、易地搬迁等集中安置区群众来自多个地域、文化存在差异、生活习惯不同,以及集中安置区现有服务无法适应和满足群众正常生产生活需要的实际,以先行试点为抓手,以完善基础设施、加强社会管理、优化公共服务为重点,积极探索农村社区管理新模式。2015年率先在中铺镇何家山等4个村开展试点,初步走出了农村新型社区建设的新路子。
         
        探索推行农村环境卫生治理新机制。针对农村环境脏乱差、工作缺乏抓手的问题,按照县财政每村补助1万元、农村居民人均每月1元钱的筹资方式,通过推行挂牌承包的模式,探索推进政府引导为主、全民共同参与的农村环境卫生治理长效工作机制,集中解决农村废旧农膜、牲畜粪便、秸秆杂物、生活垃圾乱堆乱倒的问题。2015年全县共筹集资金824万元,80%以上的行政村治理工作全面启动,农村环境明显改观。
         
        探索保障城镇失地农民稳定增收新机制。针对失地农民增收难问题,紧抓全国中小城市综合改革试点和“多规合一”改革机遇,通过为失地农民规划商业区域,推行失地农民工商登记“零准入”政策,初步探索出了保障城镇失地农民稳定增收的新机制。目前,已完成了岳麓山便民市场改扩建,新增固定摊位46个,临时摊位100多个;城西小商贸一条街和潘家园市场改扩建工作正在有序推进,建成后可为失地农民新增就业岗位400多个。
         
        探索建立精准扶贫专业帮扶工作队管理新机制。在全面推行“一村一业一单位、一户一策一干部”联系帮带机制的同时,制定了《临洮县贫困村驻村帮扶工作队和产业服务队管理考核办法》,督促144支驻村帮扶工作队的481名帮扶干部、179个非贫困村的635名驻村干部和大学生村官、6支产业服务工作队的45名技术人才全部“下沉”驻村,蹲点开展帮扶工作,真正做到“贫困村户不脱贫、帮扶干部不脱钩”,形成了各级职责明晰、分工具体、各司其职、合力攻坚的脱贫攻坚新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