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新华网
责任编辑:马 静
发布时间:2017/3/8 12:00:30
“全国改革开放排头兵、创新发展先行者”是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上海一以贯之的要求。
上海如何做好“排头兵”“先行者”?总书记在今年3月5日参加上海代表团审议时提出四方面的希望:在深化自由贸易试验区改革上有新作为,在推进科技创新中心建设上有新作为,在推进社会治理创新上有新作为,在全面从严治党上有新作为。
四个“新作为”,有的放矢,把脉点穴,为上海乃至全国的发展添薪助火。
深化自贸区改革:树立系统思想
2013年8月由国务院正式批准设立的上海自贸区,是中国大陆首个自由贸易试验区。
从上海自贸区“呱呱坠地”之日起,习近平就一直因势利导,对其成长、发展做出具体指导。
2014年两会上,习近平要求上海自贸区形成基本制度体系和监管模式,把控好风险。2015年,上海自贸区“小荷已露尖尖角”,习近平强调要发挥好辐射带动作用,增强服务我国经济发展、配置全球金融资源能力。2016年,上海自贸区峥嵘之态渐显,习近平便指出自贸区建设的核心任务是“制度创新”。
而今,全国已先后建立多个自贸区,总书记对上海自贸区也随之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树立系统思想,注重改革举措配套组合,同时要强化区内改革同全市改革的联动、同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和科技创新中心的联动,不断放大政策集成效应。要发挥先发优势,率先建立同国际投资和贸易通行规则相衔接的制度体系,力争取得更多可复制可推广的制度创新成果。要加强同其他自由贸易试验区试点的合作,相互学习、相互促进。
注意这些关键词:系统思想、联动、集成效应、衔接、可复制、合作……
再回顾2014年5月,习近平在上海考察时所说:“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是块大试验田,要播下良种,精心耕作,精心管护,期待有好收成,并且把培育良种的经验推广开来。”前后勾连,深意自现。
推进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架梁立柱
上海肩负着面向世界、推动长三角地区一体化和长江经济带发展的重任,在全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其科技创新能力,影响非止一城一域。
纵览自2013年两会以来,习近平关于上海科技创新的论述,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他为其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构建的三根梁柱:其一,要在基础科技领域作出大的创新、在关键核心技术领域取得大的突破。其二,科技成果的推广应用、转移转化。其三,人才。
今年在参加上海团审议时,他再次重申这三点。
2014年6月9日,在中国科学院第十七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二次院士大会开幕会上,习近平说:“今天,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有信心、有能力实现这个目标。而要实现这个目标,我们就必须坚定不移贯彻科教兴国战略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坚定不移走科技强国之路。”
强调上海要在推进科技创新中心建设上要有新作为,说的是上海,瞩目的却是整个国家的科技强国之路。
“善为国者”,当如是。
推进社会治理创新:精细“绣花”
古人云,治大国若烹小鲜。而前提则是,得其道。
管理上海这样一座超大城市,必须得其道,方可得民安。
何为“道”?
总书记说,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核心是人,只有人与人和谐相处,社会才会安定有序”。他还说,“要以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为根本坐标”,“聚焦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把群众工作做实、做深、做细”。
以人民根本利益为坐标,这就是社会治理的“道”。
“道”既已立,执“术”而行。今年参加上海代表团审议时,习近平说:“城市管理应该像绣花一样精细。”“绣花”,即是“术”,与“烹小鲜”同出一理。
习近平强调要持续用力、不断深化,提升社会治理能力,增强社会发展活力;要提高城市科学化、精细化、智能化管理水平;要加快补好短板,聚焦影响城市安全、制约发展、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
“道”“术”结合,精细“绣花”,将人民利益落到实处,将社会治理各项措施落到实处,百姓就有获得感、幸福感。
全面从严治党:重在落实
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全面从严治党,处于“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关键地位。
十八届六中全会对营造风清气正的党内政治生态提出了全面要求,开创了党的建设新格局和新境界。
全面从严治党上要有新作为,重在落实。
没有落实,全面从严治党将是一句空话。总书记强调的就是“把严的要求落实到党的建设全过程和各方面,在坚持中深化、在深化中坚持”,从而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领导干部作为关键少数,在落实过程中必须“把责任扛在肩上”。基础不牢,地动山摇,推进全面从严治党,还“必须做好抓基层、打基础的工作,使每个基层党组织都成为坚强战斗堡垒”。
总书记对上海的要求,其实也是对全国的要求。
上下齐心,其利断金。从基层到领导干部,抓住了“落实”这个牛鼻子,全面从严治党一定会有新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