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法治社会建设 筑牢坚实法治基础
——《甘肃省法治社会建设实施方案(2021—2025年)》印发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崔亚明
省委日前印发《甘肃省法治社会建设实施方案(2021—2025年)》。《方案》主要从切实增强法治观念、健全社会领域制度规范、加强权利保护、推进社会治理法治化、依法治理网络空间等5个方面明确了法治社会建设的重点内容,提出了具体举措,并从强化组织领导、完善工作机制、提升协同效能和严格考核监督、加强研究引导等方面作出安排部署。
《方案》明确提出,到2025年,全面完成“八五”普法规划各项任务,形成符合甘肃省情、体现时代特征、把握法治规律、人民群众满意的法治社会生动局面,全社会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法治环境显着改善,为建设幸福美好新甘肃筑牢坚实法治基础。
强化习近平法治思想学习宣传 全面提升全民法治素养
《方案》提出,要切实增强法治观念。强化习近平法治思想学习宣传,组建宣讲团在全省开展习近平法治思想巡回宣讲;推动宪法宣传教育常态化,组织好“12·4”国家宪法日和“宪法宣传周”集中宣传活动,常态化开展宪法教育;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学习宣传,强化“十四五”时期制定修改的法律法规以及与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密切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
我省将全面提升全民法治素养,进一步落实国家工作人员学法用法制度,建好用好省市县国家工作人员学法考试平台,实行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年度述法制度;落实《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构建大中小幼一体化法治教育体系,推进法治教育教材、师资、课时、考试、效果“五落实”;配齐配强法治课教师、法治辅导员队伍,完善法治副校长制度,构建政府、司法机关、学校、社会和家庭共同参与的青少年法治教育新格局;健全普法责任制,认真落实“谁执法谁普法”普法责任制,实行国家机关普法责任清单发布、提醒告知、履职评议和考核奖惩制度,探索引入第三方评估普法成效。
此外,还将健全媒体公益普法制度,引导媒体自觉履行普法责任,打造全媒体法治传播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以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公共法律服务站(室)、综治中心等场所为载体,因地制宜建设法治文化阵地,推广社区“法律之家”建设经验,规范农村法治书屋,融合建设基层普法一站式综合性“超市”。
健全社会领域制度规范 完善重要领域地方立法
《方案》提出,我省将健全社会领域制度规范。完善社会重要领域地方立法,围绕乡村振兴、污染防治、就业促进、文化旅游、道路交通、公共信用、司法鉴定等领域,加强保障和改善民生领域地方性立法;围绕疫情防控和公共卫生等领域,加强传染病防治、野生动物保护、动物防疫、餐饮安全等地方性法规规章建设。
我省将促进社会规范建设,加强居民公约、村规民约、行业规章、社会组织章程等社会规范建设,建立健全以道德为底蕴、法治为依托的社会规范体系,推动制定自律性社会规范的示范文本,逐步实现社会成员自我约束、自我管理、自我规范;加强道德规范建设,用好学校思政一体化教育、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平台,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求体现到国民教育、精神文明创建、文化产品创作生产全过程,融入法治建设和社会治理各方面;推进社会诚信建设,建立全省统一的信用分级分类指标体系,实施企业信用分级分类监管,推动各级政府部门信用信息“应归尽归、应示尽示”,健全覆盖全社会的征信体系。
加强权利保护 充分体现公平正义和社会责任
《方案》提出,要加强权利保护。我省将健全公众参与重大公共决策机制,制定与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和现实利益密切相关的经济社会政策和出台重大改革措施,要充分体现公平正义和社会责任,畅通公众参与重大公共决策的渠道,采取多种形式广泛听取群众意见,切实保障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合法权益。
此外,进一步保障行政执法中当事人合法权益,规范行政执法行为,完善行政执法程序,改进行政执法方式,尊重和维护人民群众合法权益;探索推行柔性执法制度,在法定权限、范围内给予市场容错空间,实现对新产业新模式新业态的容错支持;深化行政综合执法体制改革,规范乡镇赋权工作,减少执法层级,推动执法力量向基层下沉,实现一支队伍在基层管执法。
我省将加强人权司法保护,深入贯彻实施民法典,加大涉民生案件查办力度,在具体案件办理中保障人民群众合法权益;探索建立消费者权益保护集体诉讼制度;完善律师制度,推进刑事案件律师辩护全覆盖,做好律师调解工作;强化诉讼参与人诉讼权利制度保障;严格执行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健全案件纠错机制,有效防范和预防冤假错案。
我省将提供高效便捷的公共法律服务,加快建设“12345”甘肃省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实现公共法律服务在全省城乡全覆盖、方便快捷。推动城市优质法律服务资源向农村辐射、下沉,提高县、乡、村基层公共法律服务资源配置水平。
推进社会治理法治化 完善社会治理体制机制
《方案》提出,要推进社会治理法治化。我省将完善社会治理体制机制,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民主协商、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科技支撑的社会治理体系,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推进村委会规范化建设和村务公开“阳光工程”,推动实施省级村务公开规范;健全村(社区)议事协商制度,组织开展村级议事协商创新实验;推进多层次多领域依法治理,开展法治乡村建设、“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创建、农村学法用法示范户评选等活动,实施“法律明白人”培养工程,推行乡村(社区)学法积分制、治安户长制、“网格化管理+基层治理”等做法,健全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基层治理体系。
我省将深化依法治校,依法治企和行业依法治理,加强社会应急状态下的专项依法治理,发挥人民团体和社会组织在法治社会建设中的作用;增强社会安全感,聚焦影响国家安全、社会安定、人民安宁的突出问题,不断推进平安建设理念思路、体制机制、方法手段创新,着力构建群众参与平安建设的载体平台,建设更高质量和水平的平安甘肃;依法有效化解社会矛盾纠纷,加强个人调解室建设,推动在商会建立人民调解委员会,指导在基层人民法院、公安派出所、信访接待场所建立人民调解组织。
此外,开展“枫桥式”司法所、人民调解组织和人民调解员创建培育活动。深化法院“一站式”多元解纷和诉讼服务体系建设,健全乡镇(街道)矛盾纠纷一站式、多元化解决机制和心理疏导服务机制。
依法治理网络空间 推动落实网络法律制度
《方案》提出,要依法治理网络空间。推动落实网络法律制度,健全网络信息服务和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管理机制,建立全省互联网信息内容管理执法协调工作制度,提高网络服务的法治化水平,建立适应互联网特点和我省实际的处罚机制;培育良好的网络法治意识,加强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受理处置一体化体系建设,完善全省网络举报协同处置工作机制。
我省将保障公民依法安全用网,落实网络安全责任制,落实数据安全责任,严格规范收集使用用户身份、通信内容等个人信息行为,加大对非法获取、泄露、出售、提供公民个人信息等违法犯罪行为的惩处力度。加强网络违法犯罪监控和查处能力建设,依法查处网络金融犯罪、网络诽谤、网络诈骗、网络色情、攻击泄密等违法犯罪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