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法制日报
责任编辑:马 静
发布时间:2016/5/5 11:56:04
北京政法系统“十百千”工程构筑梯次人才体系
5558名“入库人才”覆盖政法各领域
10名来自北京政法系统“十百千”人才库的佼佼者,近日荣获第六届政法系统优秀人才奖。
自2004年北京市委政法委正式提出实施“十百千”人才工程,截至目前,北京政法系统已分别储备“十、百、千”3个层次人才58人、500人、5000人,构筑起覆盖政法工作各行业各领域的“金字塔型”梯次化人才体系。
跟踪培养助推人才成长
《法制日报》记者从北京市委政法委了解到,所谓“十百千”,即造就数“十”名在全国或北京市有突出贡献和重大影响力的优秀法律职业、专业技术和社会工作人才;数“百”名在全国业内同行具有较高理论研究水平和攻坚克难能力的政法尖兵型人才;数“千”名理论功底扎实、业务技能精湛、具有发展潜能的法律职业骨干人才。
北京市知识产权法院审判一庭庭长姜颖,是首都政法系统“十”层次人才中的重要一员,被誉为全球知识产权界最具影响力的人物之一。而在她的成长路上,“十百千”工程无疑是有力推手。
据了解,还在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知识产权庭工作时,姜颖便被纳入到北京法院人才库中。为满足知产审判专业性的要求,她曾先后被安排到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复审委员会交流学习、被选送至英国伦敦大学留学一年……正是一步步的经历和积淀,奠定了姜颖在世界知识产权界的影响力。
北京市委政法委相关负责人说,优秀人才成长,关键在于跟踪培育。因此,建立完善的跟踪培养机制,成为北京政法系统人才工程的核心内容之一。
按照这一思路,北京坚持选派高层次人才赴欧美国家与当地法官、检察官跟班作业,进行现场观摩交流学习。同时邀请国外同行、国内知名专家学者和兄弟省市同行业的业务专家等进行授课和开展研讨交流。
据了解,自2010年起,北京市委政法委分三批组织400名后备干部和“十百千”人才,到全市275个政法综治维稳基层单位挂职锻炼。而在各政法系统内部,检察系统选派300余名优秀人才,在上下级院之间进行交流锻炼,到外省市基层检察院挂职;市监狱管理局先后安排176名分监区长、168名科长等年轻后备人才,分赴23个省(市、自治区)监狱系统的89所监狱挂职交流,让这些人才在重大任务、重要时期、关键岗位上经受锻炼。
重点使用做到人尽其才
北京市公安局公安交通管理局信息通信处副处长王建德,同样是北京政法系统人才工程中的“十”层次人才。他带领团队在全国建立第一个公共交通管理综合信息系统,实现北京市交通管理业务计算机网络化管理。这项科研成果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成为北京市缓解交通拥堵、治理“大城市病”的重要举措之一。
审判业务专家、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知识产权庭庭长陈锦川,主持制定了《北京市法院专利侵权判定指南》等9个指导意见,成为全市知识产权审判领域的工作指南。检察业务专家、房山区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方洁,积极推动提前介入侦查引导取证、证人出庭等工作,取得显着成效。
像王建德、陈锦川、方洁一样,北京政法系统的入库人才都在各自的领域内发挥着攻关尖兵和决策智囊作用。
北京市委政法委相关负责人说,全市政法系统综合运用各种渠道方式,鼓励和支持这些人才承担政法工作重点课题、重要项目,积极推荐他们进入党委、政府和政法单位决策咨询机构。“此次司法改革中,法检系统的审委会、检委会建设,均适用了高层次人才优先选任机制。未进入审委会、检委会的业务专家,可以列席与其业务相关的审委会、检委会,并就事实认定、法律适用等问题发表意见。”
激励保障增强队伍活力
从2005年开始,北京市委政法委联合市人力社保局每两年开展一次政法系统优秀人才评选表彰工作,每次评选表彰10人,截至目前已经有60人获得政法系统优秀人才奖。这些优秀人才的事迹、故事,通过系列电视宣传片等形式,多媒体、多层面的全方位宣传,为社会所熟知。
记者从北京市委政法委了解到,除了广泛宣传外和助力发展外,对这些优秀人才的激励保障机制同样不曾缺位。
在北京市监狱局,优秀人才攻读硕士以上学位可给予全额资助,参加境内外培训、非领导职务晋升予以优先考虑。类似这样的激励机制,在北京政法系统内已经广泛应用,例如,首都杰出人才奖、政府特殊津贴等多项重点奖项,以及北京市推荐的国家级专业人才奖项等推荐人选,全部出自“十百千”人才库。同时,课题经费资助、评功受奖、非领导职务晋升、参加国内外培训培养等各个方面,“入库”人才都可以享受政策倾斜。
据北京市委政法委相关负责人介绍,北京市政法系统还建立起领导干部联系人才工作机制,在加强关爱人才的同时,也让这些人才能够面对面向领导建言献策,发挥专家在领导决策中的咨询参谋作用。(李松 黄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