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gend id="h4sia"></legend><samp id="h4sia"></samp>
<sup id="h4sia"></sup>
<mark id="h4sia"><del id="h4sia"></del></mark>

<p id="h4sia"><td id="h4sia"></td></p><track id="h4sia"></track>

<delect id="h4sia"></delect>
  • <input id="h4sia"><address id="h4sia"></address>

    <menuitem id="h4sia"></menuitem>

    1. <blockquote id="h4sia"><rt id="h4sia"></rt></blockquote>
      <wbr id="h4sia">
    2. <meter id="h4sia"></meter>

      <th id="h4sia"><center id="h4sia"><delect id="h4sia"></delect></center></th>
    3. <dl id="h4sia"></dl>
    4. <rp id="h4sia"><option id="h4sia"></option></rp>

        欢迎访问定西政法网,今天是 2023年02月11日 星期六

        当前位置:首页 » 他山之石

        山东烟台创新“法德共进”普法新模式

        来源:法制日报 责任编辑:马 静 发布时间:2016/5/26 11:06:45
        字号:A A    颜色:
        阵地支撑 文化搭台
         
        山东烟台创新“法德共进”普法新模式
         
        “建校之初,问题学生经常结伙在校园内外转悠,现在校园暴力已经变成了历史,去年校方责任险理赔率为零。”崇文中学副校长郭威如是说。“以前社区纠纷一年多达十几起,今年上半年只有三起。”福山区清洋街道福惠社区主任臧崇岭如是说。“我退休前在村里干过35年的幼儿教师,还当过妇女主任,现在,村里所有的邻里纠纷,没有我调解不成的。”75岁的福山区门楼镇两甲庄村的左振珊老大娘如是说。
         
        “这些都是我们烟台‘法德共进’的魅力。”山东省烟台市司法局局长郝志学告诉《法制日报》记者,“法德共进”工作是“六五”普法以来,烟台市深化法治宣传教育工作的有益探索和创新实践,旨在通过法治建设与道德建设紧密结合,他律与自律紧密结合,在全社会形成“重法厚德、法德并举”的良好氛围。
         
        说起“法德共进”的初衷,郝志学认为,没有温度的普法是冰冷的,没有阵地的普法是虚空的。法律是成文的道德,道德是内心的法律,两者不可偏废。“古人有‘半部《论语》治天下’和‘一德立而百善从之’之说。在现在很多人存在信仰缺失、道德滑坡的情况下,理应把道德建设提升到和普法建设并重的地位,把普法融入到全国渐趋浓郁的国学建设大潮之中。”
         
        于是,早在2013年上半年,烟台市委宣传部、市综治办、市司法局、普法办联合下发《关于在全市开展“法德共进”活动的意见》,明确今后在全市范围内重点推进文明和谐机关、乡村、社区、学校、单位“五项建设”,着力打造法德讲堂、共促会、文化主题公园(广场)、主题宣传月“四个品牌”,切实抓好“法德共进”与业务工作、法治文化建设、主题教育活动“三个结合”这也被称作烟台的“法德共进五四三”工程。
         
        “法德讲堂”可以说是最受群众欢迎的普法载体。鉴别非法集资、打击吸毒贩毒、杜绝非法传销、了解继承法、如何签订劳动合同……记者在福惠社区的“法德讲堂”排档表上,发现讲课内容可真不少。崇文中学更是让学生们自当法官、陪审员、书记员、原被告等,坐在和真实法庭无异的模拟法庭上,通过审判的方式向同学们普及法律知识。记者了解到,他们面向机关、乡村、社区、学校、企业创建的“法德讲堂”,通过邀请专家授课、法德模范现身说法、观看教育短片,采取“身边人讲身边事、身边事教育身边人”的方式,普及法律知识,开展道德教育,提升法德素养。领导干部、法德专家、法德模范甚至普通群众是讲堂上的演讲者,中国政法大学教授王卫国、中央综治办专职副主任徐显明等6名专家教授,也被邀请到烟台登台演讲。目前全市共建立“法德讲堂”7359个,每年开展法德宣讲活动上万次。“讲堂的效果太好了,我们社区是由三个农村搬迁来的,当时社区中心广场上每天凌晨垃圾遍地,楼道也是脏乱差。现在,群众的素养大大提升,楼道上和广场上很难再寻到垃圾。” 福惠社区负责同志告诉记者。
         
        提到“法德共促会”, 两甲庄村的共促会成员孙茂行打开了话匣子:村民甲和村民乙有亲戚关系,但为了相邻两块樱桃地打井问题,矛盾一触即发。他了解情况后,告诉他们电视中报道过的某地村民因矛盾砍掉邻田树木的新闻,又用亲情感化他们,最终使两家握手言欢。郝志学称,他们依托镇街党委、城乡社区党支部,普遍建立以“5+2”为主体的法德共促会,其中“5”,就是老干部、老专家、老战士、老教师、老模范组成的“五老”代表,“2”,就是1名法律人士和1名妇女组成的特殊代表,主要开展法德知识宣讲、矛盾纠纷评判、道德行为督查、文明生活引导等活动,对不文明、不道德、不合法等行为及时进行纠正。目前全市共成立法德共促会5868个。“‘法德共促会’最大的优点就在于德高望重的‘五老’可以不像传统调委会那样必须经矛盾双方同意才能介入,而是主动介入,用自身道德的力量化解纠纷。另外,佩戴精美‘法德共进’徽章的老人们走在街头,本身就是普法宣传的重要载体。”福山区司法局局长高广安称,他们还建立每户一本家庭守法诚信档案,由法德共促会成员将平时巡视结果、村民反映问题及有关部门通报情况详细载入档案,作为对村(居)民评议的重要依据,以此引导村民崇法重信、崇德向善。据悉,自法德共促会在乡村、社区设立以来,全市基层矛盾调处成功率逐年上升,2013至2015年分别为97.8%、98.1%、98.3%。
         
        记者发现,为了增强内涵,他们更是将“法德共进”注入了文化元素。室内室外法德宣传教育中心随处可见。记者在福山区一社区发现,仅讲堂内的LCD大屏投资就达60万元,宣传效果可见一斑。记者在他们的法治文化公园里看到,十几种风格各异的“法”字书法被镌刻在公园甬道边的巨石上,巨型的法律知识书简、书法家们的涉法诗文刻石……徜徉其中,在诗情画意中学到了众多法律知识。另外,他们还在电视台开设“德与法”系列栏目,利用短信、微信推送普法信息,每年开展一项网上法治文化活动,构筑起“3+1”互联网普法教育体系。据悉,目前,全市已建立法德文化阵地4500多处,全市13个县市区都拥有自己的法治文化公园。
         
        目前,“法德共进”已结出累累硕果。烟台市司法局副局长杨秀全告诉记者,烟台先后获得全国文明城市“四连冠”、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优秀城市“六连冠”、全国“六五”普法中期“先进城市”等荣誉称号,辖内5个县市区被评为全国“六五”普法中期先进县市区和全国法治县市区创建工作先进单位;打造起一大批“法德共进”示范村和社区,其中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8个、全省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32个;涌现出刘盛兰、刁娜等一批“感动中国”人物和全国、全省道德模范。同时,普法工作也带来了经济的提升,烟台市GDP也连续三年超越济南位列山东省第二名,2015年跃升至全国前20强。(姜东良 孙安清 尹爱华 崔潇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