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法制日报--法制网
责任编辑:马 静
发布时间:2016/7/27 12:10:58
群众“下单”群团“接单”政府“办单”
重庆江北区探索群团改革助推社会治理创新
“我每天都要百米冲刺!”“我也是!”“我上次还崴了脚,真烦!”……
近日,在重庆江北区复盛镇一个篮球场上,来自上汽五菱、楚商工业园的工人们争先发着“牢骚”,这是该镇工会牵头搞的一次意见听证会现场。工人们抱怨着自己的下班时间和公交车的收班时间都是下午6点,没有出厂上车的中转时间,赶车总像打仗一样。
在“订单式服务记录表”上,工人们的抱怨被一一记下。后经镇工会协调,将公交车的收班时间改为6点半。这半个钟头,解决了工人们的一个烦恼,顺了工人们的一口气。
从基层工会到订单式服务,作为重庆市群团改革首批试点区县,江北区结合近年来的实践,将群团组织体系建设放在重统筹、强基础、大网络、全覆盖四个着力点上,探索出一条群团改革之路。
激活基层社会治理“细胞”
江北区和韵家园是由9个村组成的农转非安置房社区。过去,社区内24栋楼3959户10785人的日常管理工作,仅由8名社区干部负责。在群团改革中,妇联、工会、团委、科协、文联等都有成员入驻了基层组织,解决了之前相关工作开展时,负责人员的数量和专业性不足的问题。
据了解,群团改革中,江北区按照基层人员不低于80%的比例,优化了区级群团组织常委会、全委会(执委会)等机构。
王方琴正是新当选的社区妇联执委中的一员。早前她就是社区公益服务的积极分子,现在有了新身份,她表示更不能辜负妇女代表们的支持和信任了。
不止王方琴,一大批同她一样的优秀普通群众走进基层群团组织。据统计,江北区妇联在全区共产生了街镇、社区(村)妇联主席104名,执委1297名,其中70%以上是社区积极分子、综治特邀委员、文体团队负责人、巾帼志愿者骨干,基层治理的“细胞”活跃起来了。
“目前全区60%以上的群团工作资源向基层倾斜,做到组织下沉、人员下沉、经费下沉。”江北区委书记杜和平在接受《法制日报》记者采访时说。
记者获悉,除了充实基层人员,江北区还构建了以服务对象知晓度、参与度、满意度为指标的群团工作综合评价体系,引入第三方机构及专业机构对工作进行综合评价和绩效评估,并与项目申报、工作经费、评先评优等挂钩。
夯实社会治理的群团阵地
按照重庆市群团改革试点方案要求,基层群团组织要建成能承担起建立组织、发展会员、转接关系、宣传政策、搜集诉求、协助维权等多服务职能的平台与阵地。
老家在重庆綦江的农民工陈开忠告诉记者:“我以前在很多地方打过工,都没听说过工地还有工会组织,农民工有困难还有组织帮助。”他说的是在江北区俊豪项目工地内,为周边工地近千名农民工开设的基层群团服务窗口。
“组织覆盖不足、群团工作难以向基层延伸,正是群团工作基层基础薄弱的主要体现。”杜和平说道。群团改革必须要让群众能在身边找到群团组织。为此,江北区在800多家企业里建立了基层工会组织,开设了群团服务窗口,力求将群团组织延伸到最基层去,让工会回到工友中间。
记者了解到,江北区还设定了一个社会服务的标准化程序——订单式服务。在订单式服务中,江北区复盛镇建立了适应群团组织特点的快捷办单机制,从群众小诉求到全区大事情,通过订单,村社能够直接办理的就立即办理,不能办理的上报至镇、区政府,定目标、定时限、定责任办理。
短短半年时间,江北区南桥寺社区党群服务站就收到订单215条,办结率达95%。此外,群团组织还通过“零距离维权”,在开展困难帮扶、权益保护、法律援助等方面,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激发社会治理的公众活力
社会化动员能力不足,导致社会治理作用发挥不出来,也是群团组织亟需改变的状况。据悉,江北区以基金撬动、组织培育、品牌引领、项目带动等方式,丰富了群团组织社会化动员机制。
今年3月,江北区成立了重庆市首个“群团公益基金会”,政府注资400万元,社会募集800余万元,用于未纳入政府购买服务和区级民生实事的群团特色服务项目,以及孵化培育社会组织,救助特殊困难群团等。
据了解,基金会建立了严格的管理监督制度,由共青团区委负责日常管理,所有区级群团组织及财政、审计等部门负责人为监事会成员,建立了规范的项目申报、评估和资金管理使用制度、质效评估制度。
“青春正成长”是第一个通过基金会培育的社会服务项目,该项目主要是为在监服刑的未成年罪犯提供“社会矫正”。凭借严谨的项目策划,“青春正成长”通过了团区委、综治办等相关部门专家的审核评估。
西南政法大学学生李珺是“青春正成长”的负责人,她说:“过去有些偏见,认为这个群体在被打击、被遗忘的角落。现在有项目支持,有组织推动,同学们有信心把这个项目做好。”
据介绍,江北区还由区委牵头,联合了8个群团组织推荐的32家青年协会和“社会管理志愿者联盟”等志愿服务组织,成立了江北区青年社会组织联盟,并建立了联盟会议制度,协同开展社会服务,参与社会治理。
走进社会治理的虚拟空间
江北区的社会治理不限于现实社会,还包括网络空间,通过开展网上群团工作,实现社会治理空间的全覆盖。
据介绍,江北区所有群团组织都开通了微博、微信公众号,并整合社会团体、社工组织、网络大V等,共同进驻“江北群团之家”网站。截至目前,“江北群团之家”网站及微信公众号已吸引了近9万人关注。
除了网站整合建设,江北区还通过两群(QQ群、微信群),实现群团组织线上线下“双入驻”。
“观群汇”是观音桥街道党群服务中心群团工作的网络总平台。通过该平台,以群主带社群的方式,目前已组建了“观音桥啄木鸟”“书悦艺术团”“建东社区医疗志愿者服务队”等36个社群组织。
黎明是一位爱给社区和街道工作“找茬”的小区业主。今年4月,街道党群服务中心找到她,聘她为“啄木鸟”社群群主,专门给社区和街道工作“找茬”。噪音扰民、摊点乱摆……黎明组织一群伙伴共同发现问题,将说明和现场照片上网后,问题很快得到解决。
据悉,江北区还将逐步打造“十百千”的网络舆论队伍;开通群团服务网上直通车;定制群团身份识别功能的电子活动证;推进“江北群团之家”网站与政务云平台的融合,以及与华龙网、大渝网等媒体网站的合作。(吴晓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