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平安浙江网
责任编辑:马 静
发布时间:2016/11/9 12:30:41
“乌镇管家、平安守望员,这部分人的力量如何凝聚?”“对于基层采集上来的信息,你们后台如何处置?”针对全国法治媒体浙江行活动采访团的提问,浙江省乌镇镇社会治理综合指挥室现场演示了一个案例:
“长浜南高速涵洞边铁丝网破裂,存在安全隐患,望告诉有关部门处置。”上午9时29分,“乌镇管家”吴晓峰通过“乌镇民情”微信公众号上传了这样一条信息。几乎同时,这条信息就出现在指挥室的大屏幕上。6分钟后,被转至桐乡市社会治理综合指挥中心,经流转处理,被交办到市交通局。
短短6分钟,一条信息在光纤上数个来回,行程数百公里,并且经过3个处理环节。它所展现的,正是桐乡市社会治理信息化工作所带来的新变化。
信息端:3000名“乌镇管家”采集信息
上传这条安全隐患信息的吴晓峰,担任“乌镇管家”近一年。2015年11月13日,乌镇镇正式组建“乌镇管家”队伍,通过“传统+科技”“网格+行业”“管家+管事”等多种途径,实现全方位的管理服务和全覆盖的社会信息网络,提升社会治理水平。
“‘乌镇管家’由基层网格信息员和单位行业信息员两部分组成,依据‘十户一人、一梯一人’的要求进行配置。”乌镇镇党委副书记杨雪慷介绍,“我们在每个村、社区都成立了‘乌镇管家’管理小组,小组下设若干个工作站,工作站下又设若干个联络小组。无论你是清洁工、厨师还是快递员,只要有心为社区治理出份力,都可报名成为‘乌镇管家’,目前已有3000名‘乌镇管家’。”
此外,依托“两网融合”,乌镇镇专门开发了“乌镇民情”微信公众号,建立了与省平安建设信息系统相衔接的各类风险收集上报系统,实现网上网下联动,信息互通共享。同时,依托镇社会治理综合指挥室,设立“乌镇管家”信息处理中心。指挥室全面指挥、交办和处置“乌镇管家”收集上报的各类风险隐患。
“乌镇管家”只是桐乡市基层信息员的一部分。当前,桐乡市还在线下整合了平安志愿者、“三小”组长、民情联络员、平安守望员等力量,建立了完善的网格信息员队伍;在线上则配备“平安通”移动终端或APP软件,负责网格信息的实时采集、上传和更新等。
处理端:多部门多层次协同运作
吴晓峰上报的这条信息,由浙江省桐乡市社会治理综合指挥中心于当天9时35分交办到市交通局。第二天11时17分,交通局陆明兴受理,4个月后,事件解决。
之所以能到做“事事有回音、件件有落实”,得益于桐乡市打造的“最强大脑”——市社会治理综合指挥中心。27日,采访团一行参观了该中心。
去年7月,指挥中心成立。它接入了视频监控系统、应急联动指挥系统、视频会议系统和部门业务对接系统等子系统。目前,该市已建的8000余个视频监控全部连接到该中心。不仅如此,指挥中心还实现了部门之间数据互通共享。“我们的基础网格系统已经覆盖了全市12个镇(街道)、2个区和50个市级职能部门,开通使用PC终端632个。”桐乡市委政法委副书记曹炳权介绍说。
该中心拥有处理县级政府社会治理事务的职能,如事件受理、督查考核、分流处置、分析研判、调度指挥等。譬如分析研判职能,基于指挥中心收集到的海量数据,该市已建立一整套研判分析体系,又在网格、村、乡分别建立起网格事项“日处理、周汇总、月分析、季评估”的工作制度,实现社会治理的动态管理。
活跃在基层的每一个网格员、平安志愿者,他们是如“末梢神经”的信息端;镇、街道的社会治理综合指挥室就是“主神经系统”;市社会治理综合指挥中心则是桐乡市社会治理信息化建设的“最强大脑”。当前,桐乡市已横向打通部门信息渠道,纵向把镇、村(社区)的社会治理工作贯通起来,构建起市级分析研判、镇级流转处置、村级收集反馈的快速反应机制,由此形成了事件处置网上网下联动的工作体系,提升了社会治理水平。
采访团有话说
刘启生(宁夏法治报编委、办公室主任):
我觉得桐乡社会治理提出的“网上”与“网下”两个维度统筹的概念让人耳目一新,并且桐乡在实践中已经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经验。例如在网上,打造了现代化的社会治理综合指挥中心;网下则吸纳了网格员、“乌镇管家”等多元力量参与,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基层社会治理工作有了创新突破。“桐乡模式”为我们打造了一道社会治理的好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