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法制日报
责任编辑:马 静
发布时间:2016/12/8 11:59:59
警力沉下基层去群众满意度提上来
浙江浦江公安大部制改革“拆庙减官”
“真没想到几百块的小案子所长亲自督办,就不送锦旗了,给所里买个盆栽表示感谢,务必要收下啊!”说这话的人叫张文章,是浙江省金华市浦江县一位农场经营者,前不久发现自家种的100多根甘蔗被盗。报警后,民警蹲守了3天,案子告破。
浦江县公安局仙华派出所所长陈红说:“这种案子要是放在一年前真的有心无力,当时所里民警13人,不是在出警,就是在出警的路上,大家时常加班加点,仍然力不从心。大部制改革后,仙华派出所警力增加到21名,增长了61.5%,基层警力严重不足的情况得以改善。”
《法制日报》记者11月30日从浦江县公安局了解到,2015年以来,浦江以警力无增长改善为主线,以全面深化公安改革为动力,在机制、体制方面开展了一系列探索和实践,“拆庙减官”,给机关瘦身,警力沉下基层去,群众满意度提上来。
多一名中层就少一个民警
3年前,浦江公安的安全感满意度测评排名均为金华市倒数。基层民警加班加点,群众的安全感满意度却不高原因何在?
金华市公安局近日通报了2016年上半年群众安全感满意度测评结果,浦江县公安局以98.75的总体安全感和97.50的总体满意度,位列11个县市区第一方阵,排名金华市第一。这一切的改变,要从浦江公安机关的大部制改革说起。
浦江地处浙江中部,户籍人口39.9万。2014年,浦江县公安局警力为411人,而基层派出所警力仅为132人,导致派出所警力紧张、社会管控不到位,32%的民警共办理了全局82.5%的案件。案多人少、警力倒挂,导致派出所民警疲于应付警情,群众基础薄弱。
浦江县公安局局长陈伟通发现,派出所警力浪费问题十分突出。中层干部基本上是动口不动手,提拔一名中层干部就等于少了一个干事的民警。老民警基本在机关部门,因为岗位和能力匹配性不强,导致老民警工作不主动和人浮于事的现象。
此外,浦江县公安局机构臃肿,设置过多过细,业务交叉分散警力,行政效率低,实战功能弱。在一起诈骗案中,当事人2009年报案,到2014年案件还辗转于刑侦、经侦、派出所等部门,相互“踢皮球”导致案件多年不能办结,当事人到处信访。
在陈伟通看来,体制不改变,警力就无法下沉,基层警力不充足,群众的安全感满意度就上不来。大部制改革既整合了警力资源,又解决机构职能交叉、多头管理、推诿扯皮等问题,有利于构建精干高效的现代警务模式。
合并18个内设机构充实一线
内设机构繁杂、官多兵少、无人干事,大部制改革首先就是要缩减机构,将警力推向一线,让警种角色回归。经过半年多的调研摸底,2015年12月底,浦江公安大部制改革拉开大幕。
浦江县公安局将派出所、看守所(拘留所)以外的26个内设机构精简合并为8个,其中执法勤务机构6个,综合管理机构两个。比如,整合原办公室、指挥中心、情报中心和合成作战室4个科室为新的指挥中心;整合原法制大队、警务督察大队、信访办公室,成立执法督察中心;整合原刑事侦查大队、经济犯罪侦查大队、刑事科学技术室、网络警察大队、禁毒大队,成立刑事侦查分局;整合原治安大队、环境犯罪侦查大队、巡特警大队、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大队、行政审批科、出入境管理大队,成立治安管理分局等。
据陈伟通介绍,不触及根本利益的改革只能称之为改良,大部制改革首当其冲的就是局领导、中层干部以及老民警。改革后,6个部门的负责人由局领导兼任,原中层干部变成骨干角色,综合管理、实战部门警力数量较改革前下降23.2%,67名机关民警重新回到派出所,派出所警力由原来的132名增加到199名,占比由32%上升至49.7%。
大部制改革后,之前的民警、中队、大队、局领导四层管理体制,变成现在的民警、局领导两层管理体制,从分管到实管,实现了扁平指挥、高效运转。
职能调整与体制同步破冰
浦江县公安局在完成体制破冰的同时,完成了勤务运行机制改革以及警种职能与民警岗位职责的调整。
今年9月23日,在金华市公安局的支持下,浦江警方破获“7·16”通讯网络诈骗案,一举抓获犯罪嫌疑人192名。其中,由浦江县公安局办理的17名主要犯罪嫌疑人,均由刑侦分局内部警力开展审讯查办工作。
浦江县公安局副局长、刑侦分局局长陈贤锋说,改革后,大警种内部各警种人数大幅减少,但通过建立内部动态用警机制,实际可调配警力大幅增加。今年刑侦分局办理的系列性、团伙性案件均未抽调过派出所一个警力,真正做到了内部动态用警的高效高能,资源、警力的共享共用。
通过践行巡处合一的主动警务理念,落实分片包干的网格责任,做实做强综合勤务指挥室以及不断深入驻村联户,逐步形成了具有浦江特色的派出所勤务新模式,勤务效能明显提升。
改革前,法制部门以个案审核把关为主要职能,改革后,执法督察中心将教育培训作为首要职能,不断提升全局民警的执法素养。执法督察中心民警都能熟练掌握整合前各个警种的业务,以往需要3个部门都介入的信访案件督办、责任倒查工作,现在一个民警就能一条线理到底,大大提高了效率。
激活老民警焕发第二“春”
在许多单位,临近退休的老职员喝茶看报很少干活,但在浦江县公安局却再也看不到这种状态。
今年50岁的黄胜根自1988年警校毕业后就在浦江县公安局工作,是办案能手,2002年调到110指挥中心,本打算“混”到退休了。大部制改革启动后,黄胜根主动要求调到城东派出所,带着年轻民警巡逻、摸排、破案。目前,黄胜根已与同事成功破获案件18起,调解纠纷50余起。
黄胜根现在忙得不亦乐乎,越干越有劲。他说:“我有一个习惯,处理一个案子就在笔记本上记下来。在指挥中心工作13年,一本笔记本都没用完。在派出所工作才10个多月,就记完了4本。”
浦江交警大队民警中50周岁以上的占33%,按惯例,这些老民警可以调到大队机关。但是受编制数限制,年轻民警进不来,路面警力实在太少。2015年年初,浦江县公安局以公安大部制改革为契机,深挖内部潜能,动员老民警重回一线,老胡就是其中的一员。
60岁的胡金生现在是浦江交警大队城区中队的一员,有着30多年从警经验的老胡被问到在一线工作感觉如何时,一句话就把大家逗乐了:“感觉很好,很年轻,心态好像回到了50岁左右,还可以再干10年。”
当然,开展这项工作并不容易,直率的老胡坦言,自己一开始是很不情愿的:“当时我想不通,还有情绪。我说我年纪这么大了,可以舒舒服服地坐在办公室,再过一两年就可以退休了,干嘛还要下去。”
但交警大队人手紧张,老胡最终还是选择重回一线,发挥老同志的优势,当年轻民警的师傅。一线工作虽然辛苦些,但老胡浑身充满了干劲儿,大家亲切地喊他胡叔。
据介绍,大部制改革以来,浦江公安中49名50周岁以上的老民警,近70%主动选择到基层一线单位工作,越来越多的老民警老有所为、乐在岗位、重焕活力。
民警每月抽5天驻村联户
“林阿姨,洗菜呢?”“是啊,陈警官,你又来驻村啦?”浦江县公安局浦阳派出所民警陈旭辉一边走访,一边习惯性地和辖区居民拉起了家常。
这看似平常的一幕,以前是难以想象的。
陈旭辉说:“过去光是接处警都不一定忙得过来,更别说空出时间走访了。现在基层警力充实了,治安状况好转了,明显觉得轻松了。”
据了解,如今在浦江,每位派出所民警每个月都要驻村联户,即要抽出5天住到村社。每个月有那么几天,陈旭辉都会准时出现在大桥路社区的大街小巷巡查走访,检查流动人口和重点人口,默默地守护一方平安。随着时间的推移,陈旭辉与村民的关系从陌生变得熟悉,而村民们的疑虑也早已打消,取而代之的是信任。
提到陈旭辉,大桥路社区居民李目根竖起了大拇指:“以前都说有片警,可我在这里住了30多年从没见过,陈警官是我第一个眼熟的民警,他经常走走转转,我们这里治安也好了,警察眼皮子底下,小偷小摸都不敢来了。”
“熟悉率”是记者在采访中反复听到的一个热词,指的是民警与辖区居民的熟悉程度。在浦江县公安局选人用人意见中,有这样一条:群众“熟悉率”达不到30%的,一律不予提拔;群众“熟悉率”高的,同等条件下优先提拔,真正做到让担当者担当,让有为者有位。
陈伟通说:“在大部制改革的大背景下,驻村联户政策落到了实处,和广大百姓建立起了和谐的警民关系,把基层社会治安问题成功消灭在萌芽状态,为一方平安作出了积极贡献。”(刘子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