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司法部网站
责任编辑:马 静
发布时间:2017/1/9 12:05:31
从“拖着牛尾巴”到“牵着牛鼻子”
广元利州“一一三三”工作法助力矛盾纠纷化解
近年来,四川省广元市利州区结合实际,把省、市矛盾化解各项工作要求落地做实,建立和完善了“一张网全面排查、一条线精准交办、三级调多元联动、三次调保障化解”的“1133”矛盾多元化解工作法。自2013年以来,全区化解存量矛盾373件,新增矛盾以18.6%的比例逐年递减,连续3年被评为省级平安建设先进县区,社会治安满意度连续两年名列全省第一。
“一张网”全面排查
利州区矛盾纠纷大调解协调中心专职副主任李平元向《法制日报》记者介绍,为实现矛盾纠纷全面排查,利州区首创“网调对接”工作机制,将网格化服务管理与大调解工作体系相对接,全区460名网格员全部聘请为特邀矛盾纠纷排查员,动态巡查,发现矛盾,简单纠纷“随手调”,疑难问题立即上报。
利州区三堆镇是宝珠寺电站建设的水库移民区,也是矛盾纠纷多发区。2015年9月29日,8名水库移民与国有企业宝珠电厂因劳务合同到期,就工龄补偿发生纠纷,工人在厂门前聚集维权。
排查员杨仕芳发现矛盾后立即上报,镇大调解协调中心交办劳动保障所会同司法所和移民所在宝珠村、飞凤村、五郎村联动调解,因涉事企业推诿搪塞拒绝补偿,调解未果。镇大调解办研判后立即上报,区大调解协调中心增派区级劳动部门参与,再次调解时,企业认识到应承担的法律责任和社会责任,10月25日双方和解,11月11日补偿金发到工人手中。
“自从有了这个本本,哪家有个啥矛盾、啥纠纷,我都得要上心。”芸香社区网格员樊勇说,2015年8月,自己被聘为特邀矛盾纠纷排查员,深感责任重大。
网格员通过日常巡查、走访及时发现矛盾,同时延伸工作触角,整合环卫工人、治安联防队员、城管执法人员等资源,鼓励社会各方力量共同参与矛盾纠纷及隐患排查,有效消除工作盲区和死角。
不仅如此,全区各地各部门还建立常态化群众来访接待工作制度。区群众工作中心每天由一名县级领导带班接访,区四大班子“一把手”每周五轮流接访,区级部门建立群众信访工作室,乡镇(街道)对应实行科级干部值班接访,农村赶场逢集日设立群众来访接待工作点,把首办责任和包案责任贯穿始终,全区形成静态收集大网络。
“一条线”精准交办
全区严格落实矛盾排查化解层级管理制度,所有矛盾纠纷由区、乡两级大调解协调中心统一梳理交办,解决责任不落地问题。
“我们每接到一起矛盾纠纷(案件),都要精细研判、精准交办。在具体办理的每个环节,我们都拽紧了精准交办这条线,并全程跟踪、督导。”区调解中心工作人员张礼伶说。
据了解,利州区建立矛盾交办工作机制,制定了区、乡两级矛盾纠纷信息处理流程、跟踪督导化解制度、信息收集归档制度和工作绩效考评办法。对排查的信息在分析研判的基础上分级分类处理,依托信息系统落实交办,并全程指导、协调、跟踪、督查。一般性矛盾纠纷,交有权处理的最基层单位调处;涉及多部门职能的,确定一个牵头部门,有关部门联动调解;涉及医疗、劳动等行业性专业性矛盾纠纷,交专业调解组织调解;无权处理的立即向上报告;初次交办不准或力量不足的,立即调整交办方案。疑难案件坚持“一事一议”,涉稳矛盾坚持风险评估,重大问题坚持领导包案。多次调解仍不能化解的积案难案,纳入全区“百日攻坚”集中研究化解。
“三级调”多元联动
调解网络以区、乡、村三层级为支撑,通过大调解“五进”建设的延伸,再以网格化为补充,实现网络全覆盖。调解范围从最初主要依靠人民调解,逐步拓展到三大调解,再将诉讼、仲裁、行政复议等法定途径解决的矛盾全部纳入,实现了矛盾全可调。
学都瑞景是广元师范的灾后重建项目,也是102名退休教师眼巴巴指望着搬迁的新家。项目拆除了学校教职工宿舍,约定2013年2月还房,到了还房期限,开发商却一拖再拖。多次交涉未果,老师们一纸诉状将开发商告到法院并商议进京上访。区法院启动诉非衔接机制,区大调解协调中心交办区法院、住建、教育、东坝办事处等部门联动调解,前后经过15次调解,双方最终达成一致,老师们摆上“坝坝筵”感谢调解员。
据了解,该区建立各级调委会259个,落实专兼职调解员994人;建立医疗纠纷、劳动争议、征地拆迁、交通事故、安全生产事故等专业性调解组织19个,设立调解专家库,聘请专家238人;强化各级干部调解主体责任,增强“人人都是调解员”意识;培育一批“法律明白人”,由当事人自行选择或摇号产生参与调处;聘请495名“信访代理员”,无偿提供信访代理服务。坚持让每一个“元”都参与进来,实现了力量全参与。全区通过多元联动化解纠纷1429件,调解成功率达98.9%,筑牢了维护市区社会稳定的“第一道防线”。
“三次调”保障化解
“责任心是第一位,再小的矛盾纠纷也要当成天大的事。一次调解不得行,我们就再来二次,二次不得行,我们再来三次。”上西皇泽寺社区网格员罗凤对记者说。
利州区为保障调解实效作出硬性规定:凡上交的矛盾纠纷,必须经本级调解三次以上。区委、区政府将矛盾纠纷化解工作纳入“一把手”工程,列入年度目标考核,与干部职级晋升挂钩,并严格实行矛盾纠纷化解责任倒查制度,凡因化解不力引发重大问题的,实行“一票否决”。
为强化帮扶救助保障,利州区建立十大救助制度,加强对特殊困难群众的关心救助,建立完善政府救助、司法救助两大体系,对问题处理后仍生活困难的群众实施救助。加强调解员队伍管理,制定调解员培训制度、考核办法、工作纪律等11项制度规定,实现调解员严格管理常态化。加强宣传教育保障,全区大力开展普法依法治理工作,村(社区)全部聘请法律顾问。落实经费补助保障,区政府将大调解工作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对一线人民调解员调解成功的案件,逐案实行50元至300元的奖励,激发了广大调解员积极性。
多措并举下,利州区矛盾纠纷化解工作运行格局实现从“拖着牛尾巴”到“牵着牛鼻子”的良性转变。据悉,下一步,利州区将认真落实依法治市现场推进会要求,扎实推进依法治理各项工作,促进社会安定有序、大局和谐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