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法制日报
责任编辑:马 静
发布时间:2018/1/3 11:46:40
一手抓保安全保稳定一手抓打基础谋长远
安徽创新社会治理推进平安建设
“南山社区第一网格网格员,请报告你的位置?”
“我正在网格里采集信息。”
2017年11月28日,网格员徐新琼实时在所处的位置,用社管通与安徽省蚌埠市综治中心指挥平台进行视频连线,中心屏幕上还同步显示徐新琼在网格实时工作时间为2小时41分钟。
作为被国家标准委列为全国首个以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标准化建设为重要内容的“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综合标准化”试点城市,蚌埠市依托信息化全面推进了市县乡村四级中心标准化建设,成为安徽综治平安建设工作一张新名片。近年来,安徽一手抓保安全、保稳定,一手抓打基础、谋长远,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平安安徽建设深入推进,全省社会大局持续稳定、治安形势持续好转、人民群众安居乐业,连续8年进入全国先进行列,群众安全感由2012年的91.94%上升到2016年的95.09%。安徽省委书记李锦斌说,平安建设不断取得新进步,是全省上下共同努力的结果,是全省政法综治维稳战线广大同志,甘当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螺丝钉,以忠诚的政治品格、真挚的为民情怀、良好的职业精神、扎实的工作作风,辛劳付出、勇于攻坚、敢于创新换来的,为全省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创造了平安稳定的社会环境。
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织密六张防控网
“派出所让我在自己的石料场装探头,我刚开始还考虑到要多花钱没舍得装,没想到,这小探头还真有大用场。”看到被盗的电机等财物,仅用44个小时就被公安机关追了回来,淮北市烈山区土型矿一偏僻石料场负责人韩某某说,视频监控系统“村村通”建设真是件惠民生的事。
淮北市烈山区采取富裕村自己建、中等村政府协同村居一起建、贫困村政府帮助建三种不同的模式,推动视频监控系统“村村通”建设,目前建成视频监控平台348个,农村地区视频监控点1215个,实现了“村村通”,让当地百姓真切体会到了平安建设的获得感。
多年前,安徽率先作出构建立体化信息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的决策部署,并在全省开展了三轮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在推进治安防控体系建设过程中,安徽注重与城乡规划、旧城改造、社区建设、基层综治中心建设等方面工作统筹推进,进一步织密“社会面、城乡社区、单位内部和行业场所、公共安全、视频监控、网络社会”六张防控网。近年来,安徽通过加快“雪亮工程”建设,推进重点领域区域视频防控全覆盖,通过加快农村治安防控提档升级,实行“一村一警”包村联系制度,确保“村村有警,定期进村”;实施物防技防向农村延伸工程,有效提升了社会治安防控整体水平;加强铁路护路联防工作,在全国率先将护路联防经费纳入财政预算,确保护路工作顺利开展和铁路大动脉的安全畅通。为适应新形势下的群防群治工作需求,安徽各地广泛吸纳网格管理员、村(居)民、平安志愿者、出租车司机、环卫工人、快递员等加入群防群治队伍,形成由87万余人、3万余支队伍组成的群防群治网络。
“群防群治工作插上科技翅膀,‘治安红袖标’‘平安志愿者’彰显了更大威力。”安徽省委常委、省委政法委书记姚玉舟说,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是平安建设的基础工程,打防结合、标本兼治全面落实,治安重点地区和突出问题排查整治有力有效,三类可防性案件连续4年下降,十万人命案发案数连续7年保持全国最低水平,八类暴力犯罪连续7年下降,连续13年没有发生特大案事件,交出了一张靓丽的成绩单,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结出新硕果。
矛盾纠纷多元化解不断推陈出新
“两代表一委员”“乡贤”“老娘舅”……警民联调、六尺巷调解法、自选式调解……这些留有“安徽创造”深深烙印的多元化解矛盾纠纷的做法,是当前化解矛盾纠纷的主力军。
近年来,安徽紧紧围绕解决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源头性、根本性、基础性问题,积极探索矛盾纠纷多元化解路径,建立完善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全省96%以上的矛盾纠纷在基层和一线得到及时有效化解。今年8月,安徽省委、省政府在马鞍山市召开全省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建设现场会,进一步推进马鞍山多元化解模式,多元化解方式有机衔接、优势互补,“三调联动”全面实现,诉调对接、警民联调100%覆盖,群众身边人调处群众身边事成为常态,社会参与平台、在线化解平台、多方协同平台和区域协作平台不断创新发展,多方参与、各方联动的工作格局基本形成。
“我们坚持把社会稳定风险评估作为重大决策前置程序,落实重大不稳定问题清单制度,强化评估主体责任和刚性约束,努力使评估过程成为倾听民意、化解民忧、赢得群众理解支持的过程,预防和减少因决策不当引发的社会矛盾。”姚玉舟说,各地各有关部门能从统筹推进经济社会发展的高度,自觉把平安建设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融入现代化五大发展美好安徽建设,把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工作作为“一把手”工程进行谋划和部署,源头治理和应急处置机制进一步完善,群体性事件连续11年下降。
基层基础工作持续激发新动能
眼看着就到年底了,黄山市黄山区甘棠镇庄里村的两委负责人正忙着一场一场测评评议。测评会上,村两委负责人将要做平安建设工作述职,回答村民代表针对村里一年中发生的有关事项进行的现场提问,测评满意率低于80%的村干部,扣发年度绩效奖。
对平安建设成效交由村民测评评议,是黄山区沿袭多年的做法,成为夯实平安建设基层基础工作的有效途径。姚玉舟说,基层是平安建设的第一线,也是社会治理的活力之源,强化平安建设基层基础工作是推动平安建设向纵深发展的基石,重心下移、力量下沉、资源下倾,才能建立健全富有活力和效率的基层治理体系。
一直以来,安徽各地都把基层基础工作放在突出位置紧抓不放,基层基础工作持续激发新动能。在全面建立“两个中心”“两个工作站”的基础上,按照国家标准,加强省市县乡村五级综治中心建设,强化指挥调度功能,发挥实战功效,目前,县乡村三级综治中心已全面建成,省市两级中心也取得积极进展。社区治理体制改革在探索中前行,社区治理水平进一步提升,社会服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的“芜湖经验”,被誉为“安徽一张靓丽的名片”,得到有效推进,贯通至设区的市级平台全部建成并上线运行。综治信息化建设取得积极进展,综治视联网实现省、市、县三级100%联通应用,提高了平安建设扁平化指挥和可视化管理的能力和水平。坚持信息化建设与网格化管理融合发展,网格化、信息化和综治中心建设融合发展,基层社会治理实现“一网清”。此外,各地以灵活多样的形式,推动基层平安创建活动,基层平安创建和行业平台创建达标率为85%以上。
“为进一步提高群众参与度,我们将群众安全感调查由每年1次调整为2次。实行考评结果通报制度,每年由各级党委、政府对下级党委、政府和同级综治委成员单位综治考评结果进行通报。”安徽省委政法委常务副书记、综治办主任郑宏说,全面落实综治领导责任制,层层签订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目标管理责任书,“四个结合”考评体系,采用量化考核与综合评议相结合、上级评议与群众评议相结合、平时考核与阶段性考核相结合、结果性考核与过程性考核相结合的科学考评,强化领导责任,严格兑现奖惩,形成激励机制。
据了解,在今年全国2013—2016年度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表彰大会上,安徽有5位同志荣获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工作者称号,5个单位荣获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集体称号,5个县(市、区)荣获全国平安建设先进县(市、区)称号,两个市荣获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优秀市称号,两个市、3个县(市)、1个单位荣获“长安杯”,收获多项殊荣。(李光明 范天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