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法制日报--法制网
责任编辑:马 静
发布时间:2018/2/14 10:14:51
法德兼治让社会治理水土相服
山东济宁探索新思路引领社会治理创新
在山东济宁邹城市唐村镇西颜村,提起“如松工作室”和他的创办人齐如松,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2008年,从工厂退休回乡的齐如松被选为西颜村红白理事会会长,他发挥人熟、地熟、村情熟的优势,悉心调解村民纠纷,协助处理村级事务。以他名字命名的“乡贤如松工作室”,倡导“嘉言懿行垂范乡里,道德文化平安四邻”的“新乡贤文明行动”——聚乡贤转村风、聚乡贤保平安、聚乡贤促发展、聚乡贤强党建,成为济宁乡村社会治理的一道独特风景。
“济宁自古就有‘孔孟之乡,礼仪之邦’的美称,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济宁时提出‘弘扬传统优秀文化、建设文明首善之区’的期望要求。如何将总书记的殷殷期望变成现实?我们经过深入思考和认真谋划,得出的思路是:继承和弘扬儒家文化与新时期基层社会治理水土相服的元素,将其融入平安法治建设之中,着力构建‘法德兼治’社会治理新体系,为平安济宁、法治济宁、和谐济宁建设奠定良好的法治环境和坚实的道德基础。”近日,济宁市委书记王艺华接受《法制日报》记者采访时说。
如今,助力平安和谐建设的“乡贤工作室”、传播传统优秀文化的“儒学讲堂”已在济宁城乡普遍建立,共同为济宁市“法德兼治”社会治理新思路的探索实践发挥重要作用。
春风化雨德润法治
“真想不到法官既‘了’官司还帮我们解开了心结。”
为当事人赵金城和对方当事人解开心结的法官叫臧华,是地处大山深处的济宁市泗水县人民法院圣水峪法庭庭长。
前不久,圣水峪法庭受理了一起买卖合同纠纷案,在法院对被告采取了财产保全措施,冻结被告的财产后,臧华了解到,原被告双方是常年业务伙伴,之前关系一直比较融洽,只是由于近日被告资金短缺且没有进行良好沟通才导致纠纷产生。本着和谐司法的理念,臧华从双方当事人的实际利益出发,积极协调双方心平气和地坐在一起进行交流,促成原被告双方达成了和解协议。
“你不能铲了我种的菜,你种的菜都跑到了我的地头上,要铲应该先把你的铲了。”
“我那菜是它自己长过去的,你可是把菜种到了我的地里啦,肯定得先铲你的。”
2017年6月,汶上县郭仓镇某村两户村民因为相邻地块种菜问题产生纠纷并动起手来,派出所出面制止后把他们带到了郭仓司法所,拥有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资格的“全国模范司法所长”吴静当场组织调解。眼见双方言来语去火药味越来越浓,吴静赶紧打断了双方的“交流”。随后,她用一问一答的形式,了解了事情原委,又辅以耐心劝导,最终促成双方握手言和。
“两年前的2015年10月,济宁市就印发了《关于坚持法德结合创新社会治理深化平安建设的实施意见》,两年来,济宁市政法机关和政法干警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切期望,在执法司法实践中不断加强儒学文化与政法综治工作的结合,认真做好‘法治’与‘德治’的结合文章。臧华、吴静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济宁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张辉说。
记者了解到,济宁市在政法干警教育培训中引入儒学经典,强化政法干部“权为民用”“廉洁从政”的政德理念,围绕“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的队伍建设思想,在全市范围内开展政法队伍纪律作风教育整顿活动,政法干警的精神风貌焕然一新。涌现出扎根基层法庭22年,被誉为“走进老百姓心里的贴心法官”的法庭庭长臧华,深怀爱民之心、恪守为民之责、在工作岗位上溘然长逝的金乡县化雨司法所所长李目光等一批基层政法先进典型。
道德讲堂净化心灵
几天前,济宁邹城孟府大堂檐下“七篇贻矩”横匾前迎来了特殊的参观者,参加干部政德教育活动的济宁市政法系统的干警学员整齐列队,仔细聆听讲解员引人入胜的讲解。
“‘七篇贻矩’的意思是说,孟子的仁义思想是赠给后人做人做事的规矩。古有规矩治家,今有规矩立党。从井冈山上的‘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到西柏坡下的‘六条规矩’,再到如今的‘八项规定’、全面从严治党,每一项规定的提出与践行都在不同历史时期夯实、巩固了我们党政治规矩的根基。”讲解员的生动讲解让学员们对“不以规矩,不成方圆”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解。
“济宁市政法机关定期举办道德讲堂,打造干警净化心灵的精神家园,同时加大对政法党员干部的政德培训力度,2017年以来,已培训政法综治干部3000余人次。”济宁市委政法委副书记刘长军说。
“政德教育使干警思想得到净化,心灵上接受洗礼,促进了我院忠诚型、服务型、公信型、创新型、智慧型、学习型‘六型’检察院和‘全国检察机关检委会建设示范单位’创建工作。”济宁邹城市人民检察院检察长王岗告诉记者。
学儒育新唤醒良知
“我进来之前,是某单位的负责人,因贪污受贿被判刑10年,入狱后,监狱警官引导我学习《弟子规》等儒家经典,还请来书法老师引领我们学书养性、学书修心,请来孔子研究院院长杨朝明为我们讲授信仰的确立、高尚道德素养的养成、真善美的辨析,让我深受触动,我之所以犯罪就是由于缺乏信仰,在金钱欲望面前迷失了自己,对不起家人,更愧对组织的培养……”在济宁监狱四监区,服刑人员赵宁告诉记者。
“学儒育新重在营造氛围,让服刑人员变被动灌输为主动学习,为此我们自己动手编写教材,采取‘学、讲、编、集’等多种形式,全面推进学儒育新活动开展,监狱还定期举行文艺演出,让服刑人员自编自导自演节目,组织服刑人员编写《学儒手抄报》,使每一名服刑人员通过学习儒学得到启迪。”济宁监狱监狱长谭仕侃介绍,他们还联合孔子研究院制定了儒学新5年规划,从开展效果看,切实起到了启迪智慧、唤醒道德良知的作用,让服刑人员懂得醒悟、力求自新、自强和自立。
法德结合、法德兼治思想让政法干警入脑入心,让老百姓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法治熏陶,这一社会治理体系的创新和探索,极大提高了济宁市社会治理工作效能。在济宁市任城区法院,院长王爱新对记者说,2017年以来,他们从人民群众最关心的执行难入手,优化司法资源配置,推行法官团队运行模式,该院成立的以个人名字命名的“法官工作室”,由院长直接管理,增加辅助人员配置,对简易案件实行速裁速判。成立以来,办案功效同比提升200%以上。
汶上县副县长、公安局局长许文祥告诉记者,该局将法德兼治与建设公安文化相结合,充分发挥公安文化潜移默化、养德固本的功能,努力打造一支“让人民群众最亲、让犯罪分子最怕”的公安队伍,全面助推了公安工作,汶上县公安局连续两年被评为省级文明单位。
据统计,2017年以来,济宁“两抢一盗”发案率同比下降36.6%,全市信访量同比下降30%;全市8310个小区、村庄、单位持续实现“零发案”;无命案乡镇达到132个,占比84.08%;无刑事案件村居达到6915个,占比86.53%;通过法德结合调处各类矛盾纠纷9655起,成功率达98.6%。一个良法善治的社会治理局面初步形成。
“新时代对社会治理理念和模式提出了新要求,济宁市借助传统优秀文化构建‘法德兼治’社会治理新模式的实践证明,以道德滋养法治精神,以法治体现道德理念,法德结合推进基层社会治理,是实现城乡稳定和社会和谐的有效手段和重要途径。只要我们不忘初心,锲而不舍,一个良法善治的社会治理格局终有一天会展现在我们面前。”张辉说。(文中案件当事人均为化名) (姜东良 曹天健 姜元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