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gend id="h4sia"></legend><samp id="h4sia"></samp>
<sup id="h4sia"></sup>
<mark id="h4sia"><del id="h4sia"></del></mark>

<p id="h4sia"><td id="h4sia"></td></p><track id="h4sia"></track>

<delect id="h4sia"></delect>
  • <input id="h4sia"><address id="h4sia"></address>

    <menuitem id="h4sia"></menuitem>

    1. <blockquote id="h4sia"><rt id="h4sia"></rt></blockquote>
      <wbr id="h4sia">
    2. <meter id="h4sia"></meter>

      <th id="h4sia"><center id="h4sia"><delect id="h4sia"></delect></center></th>
    3. <dl id="h4sia"></dl>
    4. <rp id="h4sia"><option id="h4sia"></option></rp>

        欢迎访问定西政法网,今天是 2023年02月11日 星期六

        当前位置:首页 » 他山之石

        新时代创新社会治理之“赣州样本”:矛盾纠纷首问负责就地解决

        来源:法制日报——法制网 责任编辑:马 静 发布时间:2018/5/2 15:57:44
        字号:A A    颜色:
        矛盾纠纷首问负责就地解决
         
        新时代创新社会治理之“赣州样本”调查
         
        近日,江西省赣州市医患纠纷调解中心又多了一项任务:受理校园非正常死亡纠纷的委托调解工作。据了解,该中心成立五年来,成功调解医患纠纷245件,成功率达98.60%,“医闹”因此得到有效控制。这次将校园非正常死亡纠纷纳入其中,旨在解决近年来的“校闹”问题。
         
        这是当地持续创新社会矛盾预防化解机制,打造新时代枫桥经验“赣州样本”的一个缩影。
         
        赣州是着名的革命老区,地域广阔、人口众多,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利益格局的深度调整,各种矛盾纠纷纷至沓来。但赣州市紧紧抓住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这一历史性变化,大力弘扬枫桥经验,不断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取得了丰硕成果,连续六届评为“全国综治工作优秀市”,连续四届荣获中央综治“长安杯”,是全国九个连续四届获得“长安杯”的城市之一。
         
        那么,新时代枫桥经验之“赣州样本”的内涵是什么,在社会治理方面又是如何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工作经验的呢?赣州市委常委、市委政法委书记马玉福接受《法制日报》记者专访时表示:“坚持以人民中心、以善治为目标、以预防为基点、以党建为引领,推动矛盾纠纷‘首问负责、一站服务、三治并举、就地解决’,这是我们学习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的核心内涵。”
         
        继承红色基因改良“社会土壤”
         
        刚刚过去的清明节,黄沙村的全体村民在17棵青松下进行了集体公祭,祭奠那些在革命战争中英勇牺牲的烈士英灵……
         
        黄沙村隶属瑞金市叶坪乡,被誉为“红军村”。过去五年,这里乘着“中央苏区振兴发展”的东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一穷二白的贫困村,发展成人均年收入超过1.2万元的富裕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巨大的利益调整,并没有让这里出现影响和谐稳定的“并发症”,村民们反而更加齐心协力,奔小康的劲头也更足了。
         
        “继承红色基因就是要善于宣传群众、发动群众、组织群众,在人民群众的实践中实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所以我们以党建为引领,立足于源头防范,在基层农村组建‘一组三会’,激发群众主动参与社会治理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实现自治、法治、德治三治并举。”瑞金市委常委、市委政法委书记刘晓龙说。
         
        所谓的“一组三会”,即党小组、户主会、理事会和监事会,目前这在当地已经成为农村治理的一项主要组织形式。
         
        记者见到朱学贸老人时,他正骑着自行车“巡察”回来。老人是瑞金市壬田镇“夕阳红”服务团的团长,属下18名“团员”都是各村德高望重的老人,镇里给他们配备了专门自行车,方便他们走村串户。
         
        “‘团员’对村里情况熟悉,村民也尊重我们,发现不良苗头都能及时处理,发生违法失德的现象也能及时教育纠正。”朱学贸说,民风村貌好了,矛盾纠纷自然少了。
         
        同样,在红军长征出发地于都县,“义工联”等群众组织活跃在街头社区,热心社会公益,参与矛盾化解。“我们积极引导社会力量就地化解矛盾纠纷,提高了群众初信初访化解率,大大减少了越级访的产生。”于都县委常委、县委政法委书记郭佩群说。
         
        其实,像“一组三会”、“夕阳红”、“义工联”这样的群众自治组织在赣州数不胜数,另外还有分布在各个角落的社会治理“网格员”,他们每天活跃在城市、农村的基层一线,感知社会冷暖。同时通过他们,大量的基层信息源源不断地汇集到各级综治信息平台上,成为各级党委政府实现社会和谐善治的依据和抓手。
         
        “源头治理最有效的方法莫过于改良‘社会土壤’,使之不产生或少产生纠纷。”马玉福表示,“这些年,我们通过继承和发扬红色基因,深入推进‘三治并举’,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推动形成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新格局,坚持以预防为基点,构建社会矛盾风险综合防控新体系,起到四两拨千斤的作用。”
         
        整合多元力量加快“新陈代谢”
         
        “红日高照人欢笑,竹板一打呱呱叫,遇到纠纷来找我,包你不用到处跑……”在章贡区三康庙社区“老师傅”调解室,张德才老人信手给记者打了一段快板。
         
        诚如老人所唱,社区的矛盾纠纷就止于他们这里。“小纠纷说道说道就完事了,复杂一点的多调几次也能解决,实在解决不了的就报请上级部门协调化解。”
         
        老民警陈敬东“领衔”的“老师傅”调解室则设在章贡公安分局南外派出所内,他和另外几位退休老党员、老干部、老模范、老律师、老法官一起担任调解员,不论是涉警纠纷还是非警纠纷,只要进了门,就力求就地解决。
         
        记者在大余县采访时看到,这里还专门设立了访前法律工作室,实行首问接待。由值班律师根据来访人诉求及陈述事实,对事项进行甄别梳理、分类引导、多途服务,解决了多年来信访领域“诉访不分、解答不清、责任不明”的难题,一站式解决信访群众的烦心事。
         
        “很多矛盾纠纷都是在互相推诿、久拖不决中逐渐升级,最终成为“老大难”问题。通过首问负责、一站服务,让干部多跑路,群众少跑腿,大量的矛盾纠纷就能得到就地化解,不再反复。”大余县委常委、县委政法委书记廖军说。
         
        记者注意到,赣州市经过多年的大胆实践和扎实推进,纵向打造了分级调解体系,在县(市、区)层面实施联合调解,在乡镇(街道)层面开展重点调解,在村(居)一级坚持常态调解;横向推进行业、专业调解中心建设,整合专业调解力量、社会行政资源一站式服务群众;在机制上则采取统一的多元化衔接联动机制,加强诉调、警调、律调和社调对接联动,就地化解矛盾纠纷。
         
        “整合多元力量,构建纵横立体的矛盾纠纷化解新体系,就是要坚持以善治为目标,推动创新城乡基层社会治理新模式,加快矛盾纠纷的新陈代谢,牢固构筑社会和谐稳定的新防线。” 章贡区委常委、区委政法委书记张小东说。
         
        攻心攻城并举化解“骨头积案”
         
        “一定要解决,不解决谁都不好过……”
         
        由于太过激动,聂师傅翻来覆去就是这句话,根本无法表达自己的想法。
         
        “别着急,咱先缓和一下情绪好吗?”南康区综治中心的调解员、心理咨询师小谢将他安排到了心理疏导室,一面安抚情绪,一面引导他正常反映诉求,十几分钟后聂师傅的情绪明显得到缓和,终于把事情说清楚了。
         
        原来,他与一家建筑公司发生合同纠纷,向区信访局投送了“请命书”,扬言不解决就要誓不罢休。区联调中心当即联系该建筑公司负责人到场,组织调解人员、律师、心理咨询师进行调解,双方达成初步协议……
         
        据悉,南康区综治中心下设矛盾纠纷联合调解中心,建有100多人调解专家库队伍,区政府每年还拿出80万元列入财政预算强化工作保障,同时,该区还拥有多支“心防”力量参与矛盾纠纷化解机制,对当事人进行疏导干预,以化解“心灵疙瘩”。
         
        “能到我们这里的矛盾纠纷一般都是疑难杂症,当事人往往情绪激动,一些群众还存在或轻或重的心理问题。多年实践告诉我们,要化解这样的矛盾纠纷,必须攻心为上、攻城为下。”南康区委常委、区委政法委书记钟春莲说。
         
        记者在赣州多地采访中注意到,不论是各县(市、区)的联合调解中心,还是各行业、专业调解中心,心理疏导室是其中的一项“标配”,很多调解员同时又是心理咨询师,调解专家库中也必然有几位是心理专家,“攻心之举,事半功倍”更是成了当地调解组织的广泛共识。
         
        记者还注意到,调解中心的另一项“标配”是“诉调对接室”,任何调解成功的矛盾纠纷可以在这里立即得到司法确认,调解不成的也可以得到及时的司法救济,力求每一件矛盾纠纷得到根本性地解决,以便进一步固化“攻城”之效。
         
        此外,赣州市针对信访重点人员和疑难矛盾纠纷,还建立了由“一名县级领导、一名乡镇或单位领导、一名村干部、一名律师或法律工作者、一名心理专家、一名政法干警共同参与化解的个案服务机制。通过开展心理疏导与释疑解惑相结合,提供心理服务与法律服务相结合,加强危机干预与风险防范相结合,解决心理问题与实际问题相结合的方式,调处疑难矛盾、化解信访积案,2017年共化解40多件骨头积案。
         
        马玉福表示,“赣州的实践表明,唯有将新时代枫桥经验与地方实际情况紧密结合,就能在社会治理中,对影响社会稳定的源头性、根本性和基础性问题实现遏制增量、减少存量、控制变量的工作目标,为平安建设、法治建设奠定坚实基础,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新期待、新要求。”
         
        记者手记:
         
        55年前,浙江枫桥创造了“发动和依靠群众,坚持矛盾不上交,就地解决”的“枫桥经验”。
         
        新时代坚持和发展“枫桥经验”,实践党的群众路线,尊重人民主体地位,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胜利的根本保障。在赣州采访的三天,不论是各级党委政府,还是基层干部群众,记者听他们说得最多的就是,无论矛盾纠纷多复杂多棘手,都要想方设法实现“首问负责、一站服务、三治并举、就地解决”。这正是“枫桥经验”的核心内涵。
         
        进入新时代,社会经济更加快速发展,利益格局更为深度调整,各种矛盾纠纷越发复杂多变,持续创新和稳步推进的“赣州样本”告诉我们,只要坚持以人民中心、以善治为目标、以预防为基点、以党建为引领,就能在社会治理中掌握主动权和主导权,就能营造一个风清气正、平安祥和、和谐稳定的大环境。也只有这样,各种问题才能迎刃而解,人民群众才会舒心满意。(郭宏鹏 黄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