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gend id="h4sia"></legend><samp id="h4sia"></samp>
<sup id="h4sia"></sup>
<mark id="h4sia"><del id="h4sia"></del></mark>

<p id="h4sia"><td id="h4sia"></td></p><track id="h4sia"></track>

<delect id="h4sia"></delect>
  • <input id="h4sia"><address id="h4sia"></address>

    <menuitem id="h4sia"></menuitem>

    1. <blockquote id="h4sia"><rt id="h4sia"></rt></blockquote>
      <wbr id="h4sia">
    2. <meter id="h4sia"></meter>

      <th id="h4sia"><center id="h4sia"><delect id="h4sia"></delect></center></th>
    3. <dl id="h4sia"></dl>
    4. <rp id="h4sia"><option id="h4sia"></option></rp>

        欢迎访问定西政法网,今天是 2023年02月11日 星期六

        当前位置:首页 » 他山之石

        威海环翠区探出平安和谐水到渠成之路

        来源:法制日报 责任编辑:马 静 发布时间:2018/8/6 17:13:09
        字号:A A    颜色:
        从解决问题入手化解矛盾于无形
         
        威海环翠区探出平安和谐水到渠成之路
         
        “你看这儿,空中管线密得像蛛网,地下污水四处淌,临街单元楼道、墙角成了‘临时厕所’,回个家得跨过‘千山万水’。这还不算,每天商户和居民因为车辆剐蹭、抢车位就要上演四五起纷争。而现如今,这些早已变成了历史!”
         
        7月25日上午,在山东省威海市环翠区临鲸园街道北门外社区一站式综合服务大厅,居民郑开方指着墙上的社区老照片对《法制日报》记者说。
         
        郑开方和社区居民、商户见证了北门外由乱到治的过程。记者的采访就从这里开始。
         
        错时停车法化商户居民矛盾于无形
         
        北门外社区地处环翠区繁华商业街区,总共0.6平方公里的地面上,密布着49栋居民楼,有常住居民1245户,周边有大型商场7处、个体工商户1686户。老旧居民区和商业区相互交织,社区管理问题多、难度大。
         
        “比如,社区内小商户密集,不少商户租用草厦子(地下室或地上小房,方言)经商,用水用电等所有管线都是从居民家中引出,时间长了,社区空中管线越来越多,安全隐患突出。随着居民私家车越来越多,现有停车位越来越紧张。而小区所在的昆明路,东西两侧都有大型商场,每天车流量大,不少外来车辆会直接停在小区里,占用小区居民的停车位,导致小区内停车难问题日益突出。”
         
        “小区内不规范停车、占道停车现象时有发生,影响了居民正常出行,遇到紧急突发事件时,消防车、急救车不能顺利通行,直接影响居民生命财产安全。”北门外社区党总支书记、社区主任丛翠霞对记者说。
         
        “从2015年开始,我们相继对社区25栋楼进行空中管线整治,更换了严重老化的管线,消除安全隐患,又建起环保公厕,居民生活环境和商户经营环境得到很大改善。”丛翠霞说。
         
        空中管线、污水问题解决了,困扰社区停车难这个“心病”怎么除?
         
        丛翠霞告诉记者,社区组织召开民情恳谈会、党群议事会,促成商户与居民结对子,建立“商居益家亲”制度,最终推出了“错时停车法”。
         
        “简单地说,错时停车就是规定商户从早8点到下午5点可以把车停进小区,晚上居民下班回家,商户把车开走。这样既不影响居民停车,也解决了商户停车难的问题,融洽了商户与居民的关系。”
         
        “‘错时停车法’一经实行,商户和居民因抢车位产生的矛盾纠纷迎刃而解,小办法解决了大问题。”辖区商户、某公司董事长郝忠堂深有感触地说。
         
        “管线问题、环境问题、停车问题,事事都是和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件件都是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社区是城市的细胞,群众生活在社区、矛盾纠纷起源于社区,社区治理能力提高了,社区问题解决好了,矛盾化解了,社区平安和谐、城市平安和谐就会水到渠成。”威海市委常委、市委政法委书记傅广照说。
         
        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治理让社区更和谐
         
        “在前不久的‘6·26禁毒宣传日’期间,我们华益社工团队设计实施的‘不让毒品进我家’‘青春无毒、校园禁毒’‘禁毒宣传赶大集’项目特别吸引眼球,通过我们的工作让禁毒识毒知识进入千家万户,我们感到特别欣慰!”
         
        在威海市和环翠区共同打造的社会组织创新创业园内,已年近五旬却像青年人一样充满激情的华益社会工作服务中心主任杨洪政对记者说。
         
        “2016年6月华益社工团队组建以来,聚焦老年人、吸毒人员、外来务工人员等社会关注的重点人群,有针对性开展专业关爱服务活动,已帮助7名吸毒人员成功戒毒。在推进和谐社会建设中发挥了积极作用。”威海市社会组织创新创业园总干事赵波说。
         
        赵波向记者讲述了杨洪政帮助社区居民张明(化名)戒毒的故事。小张24岁时在他人诱惑下吸毒,精神沮丧,加上吸毒后丢了工作失去经济来源,开始自暴自弃。杨洪政在和小张接触后得知,小张之前开过网店,又有一定的人缘,便鼓励他自己创业。杨洪政帮助小张从阿里巴巴批发新疆特产葡萄干、大枣,然后在线下销售,赚的钱除了满足生活所需外还有剩余。小张重新看到了美好生活的希望,为戒除毒瘾打下了基础。
         
        “华益社工是环翠区1200多个专业社会组织中的一个代表。近年来,环翠区积极引领涉及养老、助残、调解等20多个领域的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治理,将政府服务不到的‘角落’管起来,同时充分发挥社区居民优势,注重居民参与社区治理,让外来人口享受市民化待遇,增加社区融入等新的社区治理理念,为推进和谐社会的构建发挥了积极作用。”环翠区委政法委副书记、区综治办主任王美英告诉记者。
         
        “现在社区里凡是涉及居民的共性问题,像小区改造过程中改造方案的制定、停车难问题的解决、物业管理等问题,都由大家商量着办,自己商讨解决方案,共治共建共享,这样不但能让问题得到很好解决,更关键的是老百姓参与其中,能从内心感到满意。”记者采访中,鲸园街道古北社区党总支书记王爱花说。
         
        “一网四中心”实现社会治理智能化
         
        徐承刚刚调解完一起农民工欠薪案,为表达感激之情,农民工高月君等人特意前来,送上一面上书“为民解难,公正高效”的锦旗。
         
        今年72岁的徐承刚是环翠区诉讼服务中心调解员,退休前曾任环翠区副区长、威海市中医院院长。
         
        “如果到法院立案打官司,他们双方是口头约定,可能会因为举证不能而败诉。农民工外出打工不容易,一定要让他们把钱拿到手。为调解成功,我先后联系了纠纷涉及的羊亭镇信访办、司法所,又挨家挨户去统计记工单,促成最后双方当面确认欠薪数额。”徐承刚告诉记者,“诉讼服务中心是环翠区‘一网四中心’社会治理体系建设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诉讼活动的前置窗口和服务平台。许多婚姻、家事、交通等群众身边的纠纷,通过调解及时化解,缓和了当事人的对立情绪。近年来,环翠区以‘枫桥经验’为指引,推行网格化服务管理模式,打造了公共视频监控指挥中心、社会管理服务中心、‘12349’居家服务呼叫中心、诉讼服务中心,搭建了‘一网四中心’智能化社会治理平台,实现了信息高效互通,问题快速处置。”
         
        “环翠区还不断下沉服务力量,在84个城市社区配备152名专业社工,在农村配备131名警务助理,在全市率先推行‘一村(社区)一法律顾问’,汇聚起多元协同参与的强大合力。”王美英说。
         
        “今年以来,全区90.6%的矛盾隐患在村、镇得到化解,仅‘进网格访民生’活动一项就为群众解决实际问题2600多件,群众满意度达98.5%,广大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一个充满活力又和谐有序的幸福环翠正在加速形成。”采访即将结束时,环翠区司法局局长宋崴对记者说。
          
        记者手记   
         
        近年来,随着社会发展和深刻变革,传统社会治理模式正面临新挑战。记者在威海环翠区采访中深深感受到,对于如何总揽全局、协调各方,推动社会治理重心向基层下移,充分发挥社会组织和居民自治机制作用,为新时代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工作提供解决方案,威海环翠区的决策者们一直在苦苦追寻,不断探索:线上,打造社区网格化管理体系和“一网四中心”智能化社会治理体系。线下,开展“进网格访民生”活动,为群众解决实际问题。
         
        为让群众生活更安心,环翠区推进风险评估进村居、入社区,通过创建和谐家庭、和谐楼宇、和谐社区等途径,激发和凝聚社会正能量。环翠区还不断加强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工作,探索构建社会心理服务网络,培育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的社会心态,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了社会矛盾。
         
        环翠区在学习总结“枫桥经验”的基础上创新推出的让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治理、让人民群众共建共治共享、搭建“一网四中心”智能化社会治理平台的做法,不失为加强新时代社会治理的一剂良方。
          
        编后  
         
        “枫桥经验”——1963年发端于浙江诸暨“依靠群众就地化解矛盾”的地方经验,经过55年栉风沐雨,如今已成为全国政法综治战线的一面旗帜。今年是毛泽东同志批示学习推广“枫桥经验”55周年,也是习近平同志指示坚持发展“枫桥经验”15周年。荷风送香气,芳草亦未歇,《法制日报》记者近日深入山东7个地市,探寻山东如何创造性将发源于江南小城的“枫桥经验”嫁接到齐鲁大地,生根发芽,见证“枫桥经验”在山东各地不断探索实践中,枝繁叶茂。
         
        从淄博的“三治融合”到潍坊的“听证+”,从青岛的“1+1+N”到德州的“陵城模式”,从滨州的“专业性行业性人民调解组织”到临沂的“三调联动”再到威海的“一网四中心”。种种新鲜事背后,都有一个老传统,那就是:依靠群众,群防群治,预防纠纷,化解矛盾。山东适应变化,创新载体,将传统“枫桥经验”升级为新时代“枫桥经验”山东样本,打造现代化驱动、社会化配置、专业化治理、智能化运用的纠纷解决机制,对传统“枫桥经验”再发展,交出了“枫桥经验”的齐鲁答卷。
         
        本报“枫桥经验”在全国——山东创新实践系列报道今天告一段落,接下来,本报还将继续刊发“枫桥经验”在全国栏目稿件,展现海南创新实践所取得的成绩,敬请关注。(姜东良 曹天健 张照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