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法制日报
责任编辑:马 静
发布时间:2019/12/19 9:55:18
天长市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持续提升
□ 本报记者 李光明
天长市连续22年被安徽省委、省政府命名为“平安县(市)”,被省委、省政府表彰为“2018年度全省信访工作责任目标考核优秀单位”;在2018年度滁州市综治工作(平安建设)目标管理考评中位列第一(滁州市位列全省第一);政法各单位目标管理考评均处于全省前列,名列滁州市前茅;今年上半年,天长市安全感满意度测评“扫黑除恶成效满意度”蝉联全省第一,“政法队伍满意度”位居全省第九……
这些荣誉的背后,是天长市近年来树立大平安建设理念,按照“创新思维、综合施策、点面结合、标本兼治”的工作思路取得的显着成效。
“全市致力于为经济社会发展创造安全的政治环境、稳定的社会环境、公正的法治环境、优质的服务环境,不断创新社会治理,深化法治建设,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实现了双提升。”天长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王勇说,以点带面,通过“平安模块”打造出天长基层社会治理新样板。
法治唱主角
从高速路出口下来,便进入天长市汊涧镇,几名身着蓝色服装的“南阳义警”正在205国道线多个平交路口协助民警疏导交通。
这支依托蓝天救援队组建的“义警服务队”,在天长市公安局和汊涧镇党委政府引导下,注册成为志愿者后,已经成为汊涧镇平安建设中的一支明星队伍,他们积极参与地方性应急救援和为群众排忧解难。
广泛凝聚社会力量参与社会治理,是天长大平安建设理念的核心。
“在鼓励全社会参与社会治理的同时,我们更注重发挥法治在社会治理中不可替代的作用。”王勇说,从政府职能依法全面履行、依法行政制度体系完善、重大行政决策科学民主合法、行政执法严格规范公正文明、行政权力制约监督科学有效、社会矛盾纠纷依法有效化解、政府工作人员法治思维和依法行政能力全面提高、法治政府建设组织领导落实到位等八个方面全面深入开展全国法治政府示范创建工作。
目前,天长市已成为安徽省申报国家法治政府示范市创建的候选对象之一。
在天长市,全市各相关部门均已全面取消非行政许可审批事项,落实权责清单、负面清单制度并实行动态管理。大力推行“互联网+政务服务”模式,除法律法规对群众和企业办事程序有特别规定外,实现更多事项在网上办理“一次不用跑”,特定事项或环节在政务服务窗口“最多跑一次”。
天长市通过健全依法决策机制,加强公众参与、专家论证、风险评估,加强合法性审查,将重大行政决策纳入科学民主合法轨道。实行重大行政决策公开制度,除依法应当保密的外,决策事项、依据和结果全部公开,并为公众查阅提供服务。重大行政决策事项涉及企业和特定群体、行业利益的,充分听取企业、行业协会商会、人民团体、社会组织、群众代表等的意见。专业性、技术性较强的决策事项,组织专家、专业机构论证其必要性、可行性、科学性等。对涉及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重大政策、重大项目等决策事项,进行社会稳定、公共安全、环境和经济等方面的风险评估,形成风险评估报告。
如此,社会矛盾纠纷得到了有效预防和依法有效化解。此外,天长市还建立各类人民调解组织232个,调解员1671人,纠纷信息员4208人,2018年,全市各级调解组织共化解各类矛盾纠纷3349件。
协商挺在前
安徽省天长市郑集镇向阳社区有一个60KW的光伏发电项目,每年可为村里增收7万元。这个项目的建成是向阳社区推行村民协商治理的标志性成果。
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项目所在的窑厂土地是村集体所有,长期被少数村民侵占,群众反映强烈。向阳社区先后召开了5次协商治理会议,解决了这个长期困扰社区的烦心事,在群众中树立了威信。
“多一些沟通,少一些抱怨;多一些理解,少一些争执。”向阳社区党支部书记伍凤春指着协商议事厅墙上的协商口号说,社区和33个居民组都相应成立了协商治理组织,协商议事的平台全部搭建,群众的事群众自己商议着办,达到了协商共治目的。
作为首批全国农村社区治理实验区,天长市建立了党建引领、多方参与、协商共治为主题的社区治理机制,通过“11355”协商共治机制,实现了从管理到治理的质的飞跃。
天长市“11355”协商共治机制,即一个主体、一套目录、三个层级、五个步骤和五个清单,实施标准化、系统性协商治理模式。“一个主体”即组建村级层面的协商委员会并制定相关制度章程和议事流程;“一套目录”即以村(社区)为单位,围绕乡村振兴战略,建立村(社区)协商共治目录库;“三个层级”即构建社区内各类各级党组织“一体共治机制”,构建行政村、自然村层面“两层共治机制”,构建镇(街道)、村(社区)和自然村(村民小组)“三级协商机制”;“五步五单”即协商事项的采集、交办、办理、结果公示、成果评议及其相对应的五个清单。
“协商议事主要是给老百姓更多的话语权、知情权、参与权,使老百姓对村(社区)有更多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天长市委政法委副书记韩湘贵介绍说,按照“1+N+X”(“1”是村(社区)书记,“N”是除村(社区)书记以外的村(社区)“两委”成员、村(社区)监督委员会成员、“两代表一委员”、村(居)代表、专业人士等7类人员,“X”是相关利益方)组织模式,每开展一次协商,组建一个协商委员会,提出议题和协商方案,大家来议来商来决,并让利益方列席。
目前,天长市174个村(社区)全面完成了工作协商委员会的挂牌,挂牌率百分之百。
服务全覆盖
位于天长市东南端的金集镇,东临历史文化名城扬州,南依六朝古都南京,是安徽省特色景观旅游名镇,承担农村综合性改革试点试验工作和全国农村社区治理试点试验两项“国”字号工作。该镇投资300万元在天长率先建成了集为民服务、综合治理、群众来访接待、公共法律服务等为一体的综治中心,让群众“进中心一家门,办部门多家事”。全镇11个村(社区)综治中心也已全部建成并正常运转。
天长市委政法委委员唐灵华介绍说,为了进一步加强治理和服务能力建设,按照《天长市市镇村三级综治中心标准化建设与管理指导手册》要求,将信访、司法、派出所、民政、劳动保障等人员整合,按照“一个中心管理,多条渠道运转,多个职能发挥,多种形式排查”,能够为群众提供为民服务、法律服务、信访接待、人民调解、劳动争议调解、人口管理等“一站式服务”。
依托镇综治中心,联动镇村组三级力量,构建“互联网+”联动网格化服务平台,在镇村开展矛盾纠纷排查的基础上,不断扩大各类群众诉求、矛盾预警信息搜索范围,通过信息平台快速将网格员上报的矛盾纠纷信息、民生问题的诉求以及群众来信来电来访诉求和建议,按照属地属责,派遣给相关单位,实现联动部门由分散工作向集中受理转变。
“基层治理既要通过组织架构的完善,制度的建设,更重要的还要通过加强服务能力的建设来提高服务老百姓能力和水平,增加群众的满意度和信任度。”王勇说,联动网格化服务平台成为整合资源的服务平台、基层社情民意的收集平台、提升效能的治理平台、集约服务的指挥平台,快速解决群众求助、投诉,网格内矛盾纠纷排查上报以及各类事件受理、处理、督办、反馈,把服务领域拓展到基层“最后一公里”,最大程度实现互联网资源与社会治理工作的双融合,为群众服务水平明显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