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法制日报
责任编辑:马 静
发布时间:2020/5/14 8:30:37
紧盯违法犯罪隐患瞄准监督管理漏洞
江苏去年发出社会治理类检察建议1693件
□ 本报记者 丁国锋 罗莎莎
5月11日,江苏省人民检察院召开全省检察机关开展检察建议工作促进社会治理新闻发布会,并发布一批典型案例。2019年以来,江苏省检察机关主动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依托司法办案参与社会治理,向公安机关、法院、企事业单位发出社会治理类检察建议1693份,目前已收到回复1440份,回复率为85.06%;已采纳1415份,采纳率达98.26%。
依托司法办案 参与社会治理
“检察建议是人民检察院依法履行法律监督职责促进完善社会治理的重要方式,社会治理检察建议也是其中之一,是检察机关参与社会治理的重要抓手。”江苏省检察院党组成员、政治部主任朱建华介绍。
据介绍,检察机关在司法办案中发现存在违法犯罪隐患、监督管理漏洞等问题时,可依法向有关单位和部门发出预警防范、堵漏建制、改进工作的检察建议书,推动普遍性、倾向性问题的系统性解决。
参加发布会的东南大学法学院教授欧阳本祺说,检察机关作为国家法律监督机关,职能不能仅限于提起公诉,还应涉及国家和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尤其是在全面深化司法改革的当下,检察机关通过制发检察建议的方式介入社会治理,预防犯罪发生。
为保障检察建议制发质量、落实到位,江苏省检察院党组连续两年将“完善检察建议工作机制”纳入重点项目部署推进。2019年,省院检察委员会专门审议出台了《江苏省检察机关检察建议工作实施办法》,明确规定了检察建议调查核实、制作审核、文书送达、督促落实、立卷归档等办理程序。
“对所有社会治理类检察建议,均由各级院负责法律政策研究的部门对其必要性、合法性、说理性等进行审核,由检察长或者检委会讨论决定,保障检察建议质量。”朱建华说。
各地检察机关根据自身情况,创新工作举措、出台相关细则,保障检察建议工作依法规范开展。南通市检察院出台《检察建议标准化指引》并制作了配套文书模板;常州溧阳市检察院和钟楼区检察院规定社会治理类检察建议均由检委会审议决定,保障检察建议制发严格依法、合理必要。
范围覆盖广 关注民生问题
记者从发布会上获悉,2019年,江苏省检察机关发出的社会治理类检察建议涉及扫黑除恶、公共安全、营商环境、未成年人保护、野生动物保护等方面,取得良好的社会效果。
针对涉黑涉恶犯罪中暴露出的社会治理问题,发出检察建议261份,涉及征地拆迁、交通运输、企业管理等十余个领域,最大限度挤压、铲除黑恶势力滋生的空间和土壤;围绕道路交通安全、危化品管理、生产作业安全等领域的公共安全问题,制发检察建议106份,与被建议单位共筑全方位公共安全网。
扬州、无锡等地检察机关结合辖区内发生的公交车乘客抢夺方向盘案件,针对其中反映出的公交车安全隐患问题制发检察建议,主管机关迅速采取了加装隔离装置、划定安全警示线、张贴警示标识等必要措施,保障出行群众生命安全。
镇江市检察院结合办案在全市范围内开展电梯安全专项检察监督,发现辖区范围内多部电梯存在安全隐患,依法向市场监管局、住建局等职能部门发出检察建议,被建议单位开展拉网式排查,对问题电梯全部整改到位。
同时,江苏省各级检察机关还把群众的烦心事、操心事当成心头事,聚力生态环境、食药安全、特殊群体保护等老百姓关切的民生问题,发出检察建议422份,促进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江苏省人民检察院法律政策研究室主任张登高介绍,2019年底,连云港经济技术开发区检察院在开展“根治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专项行动时发现辖区内两家建筑施工单位存在长期拖欠农民工工资行为,涉及人数2000余人,涉案金额近1.17亿元,该院遂针对调查核实发现的问题向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制发了检察建议书,经检察机关近半年的督促落实,跟踪回访,清欠工作均已陆续完成。
靶向有针对 制发有理有据
“要努力做实调查研究,保障检察建议制发靶向有针对。”朱建华说,江苏省各级检察机关以厘清问题、找准症结作为工作的出发点,注重“走出案卷、走入案件”,通过查询相关证据材料、实地走访、邀请相关行业协会、专家进行论证等方式全面深入研究,对建议所涉及的问题、被建议单位工作职责、建议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等进行调研,着力在精准监督上下功夫,制发有理有据。
此前,江苏省检察院对2019年以来全省检察机关受理的毒品类审查起诉案件进行综合调研,对通过邮寄方式交易毒品的共113件220人作逐案剖析,在调研统计的基础上针对具体问题向省邮政管理局发出检察建议。
苏州市检察院建立了专家咨询机制,对涉及疑难复杂的专业性问题,及时咨询行业系统的专家学者,听取意见建议,避免“外行指导内行”,提升检察建议的科学性、专业性;海安市检察院在制发一份检察建议时,涉及特种电线电缆的国家标准、生产工艺、质检流程等专业问题,主动向市场监督管理局以及相关行业协会咨询,为找准“病灶”、开准“良方”奠定专业基础。
记者了解到,在检察建议发出后,各级检察机关还将积极主动跟进监督,建立常态化检察建议回头看机制,督促被建议单位落实到底。常州经开区检察院对1件检察建议开展了长达1年的跟踪问效,最终督促区管委会、相关街道和职能部门一举解决了困扰群众多年的某小区外空地垃圾无人管理问题。
同时,借助外力,充分依靠各方面力量支持,形成合力,保障监督效果。泰州、淮安、宿迁等市人大常委会出台了关于检察建议工作的相关决议,建立检察建议备案和督办机制,对被建议单位拒不回复整改和怠于整改落实的,检察机关可以依法提请人大常委会进行督办,增强检察建议的约束力。
“下一步,我们将把群众呼声作为‘风向标’,对社会治理的短板和盲区进行精准定位,提升检察建议的针对性和时效性,保证检察建议的必要性、合法性、合理性,努力实现检察建议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有机统一。”朱建华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