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gend id="h4sia"></legend><samp id="h4sia"></samp>
<sup id="h4sia"></sup>
<mark id="h4sia"><del id="h4sia"></del></mark>

<p id="h4sia"><td id="h4sia"></td></p><track id="h4sia"></track>

<delect id="h4sia"></delect>
  • <input id="h4sia"><address id="h4sia"></address>

    <menuitem id="h4sia"></menuitem>

    1. <blockquote id="h4sia"><rt id="h4sia"></rt></blockquote>
      <wbr id="h4sia">
    2. <meter id="h4sia"></meter>

      <th id="h4sia"><center id="h4sia"><delect id="h4sia"></delect></center></th>
    3. <dl id="h4sia"></dl>
    4. <rp id="h4sia"><option id="h4sia"></option></rp>

        欢迎访问定西政法网,今天是 2023年02月09日 星期四

        当前位置:首页 » 他山之石

        杭州1497名律师诉前调解大显身手

        来源: 法治日报——法制网 责任编辑:马静 发布时间:2021/8/16 14:32:32
        字号:A A    颜色:

        专业化 数字化 市场化


        杭州1497名律师诉前调解大显身手


        法治日报全媒体记者 陈东升 王春


        在浙江省齐心协力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热潮中,跃动着杭州1497名在册调解律师的辛劳身影。


        他们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发挥专业优势,积极参与诉源治理,全力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他们继承传统,接轨国际,依托数字赋能,以数字化调解新方式高效便捷化解各类矛盾纠纷。


        他们忠于职守,居中调解,按照市场规律,为当事人提供多元化全方位优质法律服务。


        杭州市律师协会会长沈田丰律师向《法治日报》记者介绍,2016年,杭州律协率全国之先成立了律师专业调解组织。5年来,顺应数字化改革、诉源治理新形势,该市不断提高律师调解专业化、数字化、市场化水平,1497名在册调解律师成功调解矛盾纠纷1.3万件,为推动社会治理现代化、高质量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作出了不可替代的重要贡献。


        专业化调解和事有方


        “撤诉了!”


        7月22日,王芳竹律师在省高院听到这个消息,她说自己比打赢了官司还高兴。


        王芳竹是浙江天册律师事务所律师,设在武林巷6号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诉讼服务中心的律师调解工作室,是她除法庭之外的另一个战场。她的最新战果就是主持调解上述这起因保险合同引发的申诉案,经她条分缕析、耐心劝说,双方最终达成和解协议,案件不再进入再审程序。


        2016年,沈田丰和其他4名律师一起进驻杭州中院律师调解工作室,开启杭州律师参与诉前调解新征程。


        沈田丰1985年西南政法学院毕业后,当了30多年律师,深谙以法律智慧调和利益分歧之道。他对记者说,“律师懂法律懂人情,经验丰富,律师居中调解有三大优势:低成本、高效率、重和谐。诉讼案件如能以调解结案,既可免诉讼之累,也可免执行之难。”


        他举例说明,一起货款合同纠纷案涉及多重法律关系,双方代理律师剑拔弩张、互不相让。他以调解律师身份介入此案后,极力斡旋,以第三方居中立场提供了一个兼顾双方利益的解决方案,结果不到20天便以调解结案。


        他感慨说,如果此案走诉讼程序,双方至少得化6个月诉讼时间与一大笔诉讼费,可能还要连打3个官司,后期还涉及到一系列执行问题。


        杭州律师何以最早进入调解领域?


        浙江是经济大省也是诉讼大省,大量矛盾纠纷涌入法院,法院案多人少矛盾突出。为解决这一矛盾,近年来,浙江省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倡导“调解优先、诉讼断后,”率全国之先开展诉源治理。


        律师参与诉前调解,就是杭州律师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积极参与诉源治理的新探索。


        杭州中院副院长郎长华向《法治日报》记者介绍,杭州法官人均结案居全省首位,案多人少矛盾尤其突出。为破解这一难题,杭州中院与市司法局、市律协一起建立律师参与诉前调解机制和考评激励制度,在市财政支持下落实了经费保障,积极鼓励引导律师参与诉前调解。目前,杭州市已设立60家律师调解工作室和1家市律谐中心,已有1497名律师被吸纳为在册调解律师,在省高院、市中院和各基层法院参与诉前调解。


        2019年,杭州法院收案数首次出现近十年来负增长。


        2020年以来,杭州法院收案数继续稳中有降。


        郎长华说:“杭州诉源治理成效,律师积极介入诉前调解功不可没。”


        数字化调解高效便捷


        浙江正在如火如荼进行中的数字化改革,为律师调解插上了腾飞翅膀。今年5月,浙江ODR平台“一码解纠纷”系统上线,开启了法院引导类案线上律师调解新格局。如今在杭州,调解律师只要点开手机里小程序,约上双方当事人,就能轻松实现在指尖上调解纠纷。


        浙江天册律师事务所合伙人郭芳习惯随身携带笔记本电脑,以便随时线上调案。上月,她接到浙江在线纠纷多元化解平台推送短信,立马登录系统查阅案情,从联系当事人、反复沟通、起草协议到达成合意,全部线上进行,前后不到五小时,就成功调解了一起拖欠了近五年的借款纠纷。


        “调解十年身经千案,最近一年快调百案。”浙江惠崇律师事务所主任周惠琴如此归纳数字化调解的优势。她说,数字化调解速度快、效率高、成功率高。借助“云见面”、“云解纷”,前不久,她曾创造了三方相隔千里、一小时成功调解一起案件的历史新纪录。


        市场化调解实现多赢


        按照传统,调解不能收费;而律师群体则依靠自收自支发展事业。如何破解这一矛盾?杭州市的做法是:让市场化纠纷通过市场化方式解决。


        5月31日,杭州首起法院引导类案件通过律师市场化调解成功结案。


        作为首吃螃蟹者,建纬(杭州)律师事务所律师王钦从中“尝到了甜头”,仅花一周碎片化时间,就调解成功了一起标的为45万元合同纠纷,并向法院申请了司法确认程序,分别帮助环保公司与建筑公司快速讨回货款,自己也从中获得了应得的报酬。


        今年7月,杭州法院被最高院批准为全国唯一市场化解纷机制试点单位,杭州律协借势而上,立即出台案件收费标准,加快推进律师调解市场化进程。


        调解成功一起两百万元茅台酒供货合同纠纷后,浙江凯麦律师事务所收取了1.25万元调解费,律师祝维雯告诉记者:“我们算了笔账,若打官司,抛开几个月诉讼时间成本不计,律师代理费、诉讼费合起来远不止这个数。所以案结事了后,双方当事人都心甘情愿支付这笔费用。”


        杭州“五洋”案轰动一时、引发大规模集体诉讼,同时也给律师市场化调解提供了大舞台。


        “看似我们律师收费不低,但我告诉你一串数字,你就知道该案难度有多大,如此收费是不是物有所值。”浙江五联律师事务所律师沈宇锋向《法治日报》记者介绍,该案标的高达13.6亿元,涉及机构与个人投资者多达780个。在调解过程中,律师团队联络个人投资者660余人、拨打调解电话1300余次、现场集中办公2周……目前,已帮助基本上厘清法律关系,消解了极端情绪,并已促成其中12家机构投资者、16名个人投资者以调解结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