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gend id="h4sia"></legend><samp id="h4sia"></samp>
<sup id="h4sia"></sup>
<mark id="h4sia"><del id="h4sia"></del></mark>

<p id="h4sia"><td id="h4sia"></td></p><track id="h4sia"></track>

<delect id="h4sia"></delect>
  • <input id="h4sia"><address id="h4sia"></address>

    <menuitem id="h4sia"></menuitem>

    1. <blockquote id="h4sia"><rt id="h4sia"></rt></blockquote>
      <wbr id="h4sia">
    2. <meter id="h4sia"></meter>

      <th id="h4sia"><center id="h4sia"><delect id="h4sia"></delect></center></th>
    3. <dl id="h4sia"></dl>
    4. <rp id="h4sia"><option id="h4sia"></option></rp>

        欢迎访问定西政法网,今天是 2023年02月20日 星期一

        当前位置:首页 » 他山之石

        四川德阳:审判步入“互联网+”时代

        来源: 人民法院报 责任编辑:马 静 发布时间:2017/12/17 10:27:56
        字号:A A    颜色:
         
         
        随着“互联网+”概念在国家层面正式提出,审判也正式步入“互联网+”时代,开创了司法为民的新模式。四川省德阳市两级法院结合自身特点因地制宜,紧扣依法治市的大背景,大力推进“互联网+审判”,将庭审的触角更深、更广、更宽地延伸到社区、学校、乡村,实现办案的政治效果、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有机统一。
         
        视频审理跨国案
         
        2013年2月,原告蒋某和被告马来西亚人MAH经人介绍认识并恋爱;2015年7月,双方于四川省民政厅办理了登记手续;婚后,双方在蒋某所在的城市共同生活了一段时间,又到马来西亚生活。因为不习惯马来西亚的生活方式,蒋某随后回到国内,被告MAH则留在了马来西亚。此后两人便一直各自居住在自己的国家。2016年3月,原告蒋某起诉至四川省绵竹市人民法院,要求与被告MAH离婚。
         
        一个在中国,一个在马来西亚。如何审理这起离婚案?
         
        “绵竹法院受理本案后,通过与被告联系得知,被告系马来西亚华裔,会讲普通话,但身体状况不好,无法前来参加庭审。”绵竹法院承办法官陈启华考虑到被告的实际情况,决定采取远程视频的方式开庭。一般来说,审理跨国婚姻案需要一年时间,而该法庭充分利用现代科技,通过互联网视频这一新型方式开庭审理,既方便了当事人,降低了诉讼成本,又节约了诉讼资源。
         
        2016年7月4日,在绵竹法院剑南法庭的科技法庭审判室里,被告出现在庭审现场电脑的屏幕上。庭审现场,法庭能通过视频看到远在马来西亚男子MAH的同步画面,而MAH通过远程视频系统也能与法庭内的审判员、原告等“隔空对话”。
         
        “法庭查明案件事实后组织原、被告进行调解,双方经协商自愿解除了婚姻关系。”陈启华介绍,法庭内安装了5个高清摄像头,可以把法庭里的任何场景传输给对方。
         
        远程视频开庭的探索者、法官彭军,同时也是远程视频开庭最早的受益者。他曾利用远程视频审理过离婚案。2015年以来,最高人民法院的相关解释再次明确了可采用视听传输技术等方式开庭,加之法院系统内为规范庭审质量、提高庭审效率而进行的科技法庭建设,彭军一直在探索的远程开庭不仅有了法律依据,也有了硬件设备支持。
         
        庭审同步录音录像、笔录同步输出显示、数据同步载入服务器——彭军用三个“同步”来评价远程视频开庭系统。
         
        在汉旺镇政府工作的绵竹市人大代表范和平曾多次旁听视频开庭,他认为不仅方便了不能到场的群众,也让不少前来旁听的群众与人民法院审理的案件近距离接触。“对普法宣传工作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绵竹法院院长杨三荣介绍,去年以来,按照德阳市中级人民法院的安排部署,绵竹法院积极推进“互联网+”审判工作,特别在法官深入社区、院落审理案件、远程视频开庭、庭审直播等方面,取得了明显的成效,既方便了人民群众诉讼,加强了法制宣传,又促进了审判公开,增强了人民群众对审判工作的监督力度。
         
        巧解审理周期长
         
        “陈法官,真是太感激您了。”
         
        这天,中江县人民法院仓山法庭法官陈小明接到三个分别从湖北省、山西省和四川南充打来的电话,三个电话的机主是同一起交通事故的原被告。
         
        2014年12月19日上午,王某平驾驶鄂X“东风牌”重型仓栅式货车从南充服务区出发,沿沪蓉高速公路往成都方向行驶。因司机疏忽大意且未按操作规范安全驾驶,该车先后撞击川X号车、晋X号挂车,并致川X号车乘坐人员苟某琼受伤,三车受损。
         
        2015年1月,四川省交警总队高速公路支队作出认定,王某平负此次事故全部责任。鄂X“东风牌”重型仓栅式货车系程某明(王某平系程某明雇佣驾驶员)在荆州市某汽车运输服务有限公司处以分期付款的方式购买,事发前该车挂靠在荆州市某汽车运输服务有限公司名下,该车在中国人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荆州市江汉支公司投保了交强险及责任限额为50万元的商业三者险,本次事故正发生在保险有效期内。
         
        “这场官司案情并不复杂,但涉及的原被告人数众多,且在三个不同的省份,要快速实现案结事了只有采取远程视频开庭的方式。这样既能提高庭审效率,又能帮助原被告节约诉讼成本。”陈小明介绍。在仓山法庭多次采用“互联网+审判”的模式开庭后,原被告双方达成谅解。
         
        中江法院院长张文敏介绍,中江县有40余万人长年在外务工,空间距离非常远,导致在外地的当事人参加诉讼成本非常高。为此,有的当事人要么拒收法院的法律文书,要么接收法律文书但不回中江参加诉讼,也不提交书面答辩意见,使得法院不得不缺席审理,而缺席审理效果并不理想,很多案件要经过多次诉讼才能解决。对法院而言,这类案件送达费时费力,审理周期拖长,大量纠纷积压在案头,制约了案件审理的公正与效率。按照德阳两级法院探索、开展“互联网+审判”工作要求,法院始终坚持问题导向,根据辖区实际,不断深入基层,多方听取各方意见和建议,依照庭审方式相关规定,认真探索创新庭审模式。
         
        直播活动吸“粉丝”
         
        2016年8月24日上午9时,广汉市金华社区群众活动室里座无虚席,50多名群众参与旁听一起案件的公开审理。广汉市人民法院办公室工作人员杨云开认真盯着显示屏,调控各种设备。他告诉记者:“除了科技法庭设备之外,我们还加装了高清摄像及音频采集系统,保证以高品质画面直播。”
         
        此次庭审同时在多个社区、乡村的审判点全程直播,近千名群众和基层干部观看了审理过程,并同现场讲解的社区法官展开了交流互动。“社区每次开庭我都参加。”金华社区60多岁的刘老太是直播活动的忠实“粉丝”,“每次都能学到一些法律知识,家里的年轻人没时间到现场看,我就把案件材料拿回家让他们多学点法律。”
         
        自2014年8月开展庭审直播进社区以来,广汉法院已对上百起案件庭审进行了直播,直接观看人数万人。庭审直播的全面推行,对广汉法院的法官们来说,也是一场全新的“考试”。
         
        “刚开始时,我们都怕排到自己的庭进行直播,就像要上考场一样。因为要考虑到社区、乡村群众的观看需要,每一个细节都要充分考虑,庭前准备工作明显加重了。现在直播次数多了,我也享受到明星一样的待遇,好多次走在街上都被群众认出来,说‘法官您好’,这种成就感让我觉得辛苦一点都是值得的。”杨云开说。
         
        在广汉法院,记者注意到“庭审直播表”显示,法院在2015年年初就以庭室为单位制订了直播排期,做到了审判员心中有数,各直播点也一目了然。院长、副院长和审委会委员更以身作则,带头以直播庭审展示法官风采。
         
        在广汉法院副院长张战涛看来,这个工作也经历了从抵触到理解、配合、主动的过程。“庭审中,法官、书记员、法警的一言一行都展示在群众面前,语言表达要清楚,法律解释要透彻,还要将案件的教育意义充分发掘,发挥出直播工作的价值,并接受群众评议,这种压力对审判人员可想而知。”针对暴露出的问题与不足,广汉法院有针对性地开展了司法礼仪、庭审表达和普通话培训,目前庭审现场评议优秀率同比提升7个百分点。
         
        对当地群众来说,庭审直播是更为生动的法制宣传。居民不出社区就可以旁听庭审,有了纠纷就直接请教法官。一年来几个小区的治安更好了,邻里间的矛盾纠纷也少了。
         
        目前,广汉法院已完成对多个社区、乡村、学校审判点的数字化改造,庭审直播直接覆盖群众6万余人。近年来,广汉法院又通过运用远程视频接访、庭审质证工作,免去了部分当事人来回奔波之苦。
         
        融入发展“大盘子”
         
        目前,德阳全市法院均根据自身的地域、经济、人口等特点找到了一条适合自己的“互联网+审判”之路。德阳中院的“互联网+巡审判”,拒绝了生搬硬套地将互联网与审判凑在一起,成功实现利用互联网做司法为民的“加法”。
         
        什邡市人民法院制定了《“互联网+巡回审判”工作办法(试行)》,要求各庭“互联网+回审判”工作任务数不得低于2016年巡回审判总任务数的20%,并在德阳建立了第一家景区巡回审判庭。
         
        罗江县人民法院在目标管理考核办法中,规定各庭室全年“互联网+审判”的硬性指标,并纳入年底目标考核,将庭审挂在党政网上,让干部受法律教育,开创了罗江法院的党政网直播庭审模式。
         
        旌阳区人民法院先后建成了黄连桥社区、石桥社区、东山社区、南苑社区、德阳经济技术开发区、交警直属一大队、旌阳交警大队等巡回法庭,同时在63个城镇社区、105个村委广泛开展审判工作,坚持审判进学校。通过开展现场庭审、法律咨询、法治课堂、非诉调解等工作,当前已有2万多名社区干部群众走进社区巡回法庭体悟了法治精神的传播、感受了司法的公平正义。“互联网+审判”工作正在深入推进。
         
        德阳中院提出的“互联网+审判”模式,更被四川省依法治省领导小组办公室确定为2016年度依法治省创新项目,旨在运用互联网技术实现庭审直播常态化,拓展审判职能。项目建成后,将为当事人参与诉讼提供更为便捷的服务,充分满足人民群众的知情权,也将倒逼法官庭审能力的大幅提升。
         
        当前德阳进入新一轮大发展时期,在这样的背景下,德阳法院将进一步发挥审判职能,妥善审理涉及新技术、新业态和知识产权案件,促进德阳创新发展,妥善审理涉金融、涉房地产等领域纠纷案件,加强对企业破产案件的审判指导工作,促进产业结构调整。符合“互联网+审判”条件的案件,均可采取“互联网+审判”的形式让人民群众知晓,提高人民群众的法律意识、风险防范意识,维护社会稳定,净化发展空间。最终,实现办案的政治效果、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有机统一。(聂敏宁 姜郑勇 刘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