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法制日报--法制网
责任编辑:马 静
发布时间:2017/12/17 11:52:35
北京海淀法院上半年新收案四万余件
法官忙并快乐着个个干劲十足
编者按
来自最高人民法院的统计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全国法院共受理案件1458.6万件、结案888.7万件,与上年同期相比,分别上升11.2%、9.88%。其中,基层法院是案件审理的主力,占87.94%。全国新收案件量最大的10家基层法院全部集中在北京、上海和广东“珠三角”地区。
从8月16日起,《法制日报》政法·司法版推出“最忙基层法院调查”系列报道,探寻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法院、上海市浦东新区人民法院、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区人民法院忙碌背后的办案“秘诀”。
云天收夏色,木叶动秋声。8月7日,立秋节至。
这一天,当大多数人都在琢磨着怎么“贴秋膘”的时候,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法院的法官们早已开启一天忙碌的工作。
作为当前全国受案量最大的十家法院之一,海淀法院今年上半年共新收各类案件43476件,比去年同期的32700件增加10776件,增长33%。这意味着,今年海淀法院的法官办案压力更大,工作更辛苦。
立秋当天,《法制日报》记者走进海淀法院,一睹法官忙碌工作的景象,聆听他们办案中的苦乐,感受新时期人民法官忘我工作、砥砺奋进的精神面貌。
办案冠军忘了“贴秋膘”
8月7日一大早,海淀法院民事审判第一庭副庭长汤民华就从睡梦中醒来,躺在床上想了会儿案子,迅速起来收拾一下出门跑步,这时表针刚过5点。
1982年出生的汤民华是海淀法院的一名办案冠军,在民一庭连续三年办案量排名第一。去年,汤民华的办案量跃升至整个法院民事口的第一名,今年上半年他办了220件案子,又拿到上半年的第一名。
光鲜成绩的背后,离不开汤民华付出的艰苦努力。这几年,汤民华每天都是凌晨4点多就会自然醒。
“总是不自觉地被一些案子叫醒,然后就再也睡不着了,躺在床上考虑考虑,然后去跑步锻炼身体。”汤民华说。
汤民华家住昌平区,但几乎每个工作日早上7点前,他都会准时来到自己的工位,抽出半小时安排当天的工作,捋一捋办案思路,然后去吃早饭。
8点左右,汤民华会利用一小时左右时间写判决书,尤其是一些疑难复杂案件的判决,他都要自己写,他的助理则在一旁安排开庭事宜,整理卷宗、核对当事人身份信息等。
9点,汤民华正式开启一天的办案工作,这几年,他几乎每天都要开六七个庭,中午大多只空出来点吃午饭的时间。
这样一本流水账,汤民华已经用实际行动连续“写”了三四年。
当天,微信朋友圈里随处可见“贴秋膘”的帖子,汤民华却毫不知情,跟往常一样闷头工作。他坦言,自从当上法官后就很少再关注节假日,平时也很少刷微信朋友圈。
见到记者的时候,汤民华刚开完两个庭,匆匆赶来的他额头上还挂着汗珠。
据了解,海淀法院今年上半年民事案件收案16517件,比去年同期12832件增加3685件,增长28.7%。这种情况下,汤民华自然比以前更加忙碌。
“累,但却很快乐。”汤民华这样评价自己的工作状态。
在汤民华看来,一方面案子多了,另一方面当事人对法院的期望值更高了,客观上要求他比以前付出更多努力,更加认真地办好每一起案件。
其实,汤民华并没有太在意办案冠军的荣誉,他更为看重的,是通过自身努力,给当事人带来实实在在的公平正义,那种成就感,至今仍在无形中激励着他。
说起“贴秋膘”的事情,汤民华很感谢记者的提醒,他已经好久没有和家人一起好好享受天伦之乐了。“既然知道这个日子,我决定尽快处理好手头的案子,今天早点回家,给家人做一顿饭。”
立案庭法官忙出了咽炎
张志富也是个“大忙人”,1983年出生的他现任海淀法院立案庭副庭长,曾一周内收案1000余件(含串案)。
张志富告诉记者,立案登记制推行以来,对当事人立案权益的保障更加充分,对法院立案工作人员的要求也更严格,明显感觉到工作要求的提高和节奏的加快。以前到法院起诉的100个案子,六成可以立案成功,如今几乎在九成以上。海淀法院上半年新收案4万余件,整个立案庭只有39名工作人员,工作强度和压力可想而知。
张志富说,除了基础性的立案工作外,如今法院的诉前调解和多元矛盾纠纷化解等工作也都归立案庭管,由窗口法官直接给当事人做工作,对导诉和立案窗口要求很高,案件流转程序也更复杂,往往要花费大量时间精力进行协调。
按照张志富平时的工作状态,他一天要在窗口接待40起至50起案件,如果算上网上预约立案,一天大约要立案百余起。
“其实,单纯的立案工作还算轻松,最怕遇到一些不符合立案条件的案子,要给当事人做思想工作,这种情况让人头疼。”张志富说,他一个月至少会碰到几个比较难缠的案子,需要和当事人耐心沟通解释,有时候大半天时间就搭上了。
上周,一起涉及上千人的经济纠纷案件中的100多人来到法院,张志富负责接待并了解情况。当时人多嘴杂,整整沟通了一上午,着急上火之下,第二天他的嘴唇起泡了,到现在还没彻底痊愈。
张志富苦笑道,立案工作就是要和当事人进行各种沟通交流,几年下来,他患上了慢性咽炎,口炎清是常备药,工作之余很少说话,只想多“清静”会儿。
记者在海淀法院立案大厅看到,那里的工作人员都在紧张地忙碌着,信息提示框上的号码每隔几分钟便会跳动更新。
在第六立案窗口,记者见到立案工作人员闫行冉,她正在和前来立案的两位老人耐心交流,指导他们重新准备立案材料。
闫行冉说:“当事人带来的材料有误,按规定不能为其立案,但我要把他们的错误指出来,让他们重新准备好材料。”
两位老人耳音不好,沟通起来比较困难,但闫行冉丝毫没有介意,始终面带微笑为他们讲解。
让张志富感到欣慰的是,为了缓解立案庭的工作压力,海淀法院在各个派出法庭都设置了立案点,既方便当事人,也可以分流处理案件,同时开启了网约立案和网上立案,进一步缓解立案人员的压力。
有效改革激发人员活力
即便很忙很累,张志富微肿的嘴角仍始终上扬,他对自己的工作状态十分满意,因为忙碌的工作让他收获更多为群众排忧解难的快乐。
海淀法院民六庭副庭长王克鸽也是一样。记者见到王克鸽时,她刚审理完一起适用民商事速裁机制的离婚案件,整个流程下来只用了20多分钟。
别看开庭时间短,庭下王克鸽却做了大量的前期准备,不仅充分了解案情,还和双方当事人进行了细致深入的沟通,找到案件的争议焦点,通过耐心劝解,最终让双方当事人心平气和地坐到一起,通过协议离婚解决了矛盾。
王克鸽说,今天她的任务比较少,整个上午才开了两个庭,正常情况下,一般一上午要开三到四个庭,下午五到六个庭,整个上班时间几乎没有间隙,一个案子办完助理去制作法律文书,她就开始着手准备下一起案件了。
王克鸽说,速裁机制比普通民商事案件庭审效率要高很多,快速审理完毕相对简单的案子,才不会让案件积压下来。
据了解,实行立案登记制后,海淀法院2015年案件总量逾7.2万件,同比增长49%;2016年逾8.4万件,同比增长10%;今年前5个月,新收案件近4万件,同比增长50%。
困境中求变。在此形势下,海淀法院组建速裁庭,与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紧密结合,是一种“大繁简、大分流”理念下的速裁工作,与诉前调解、诉调对接等共同构成一个立体、动态、高效的纠纷化解体系。
民商事速裁的创设在横向上与海淀法院的刑事速裁、行政速裁共同构建起全面速裁格局,实现全业务口的资源优化配置,提升了全院各项审判工作的运转效率。
执行是人民法院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公平正义最后一道防线的最后一个环节。
今年上半年,海淀法院执行案件收案9812件,比去年同期的6905件增加2907件,增长42.1%;审结8481件,比去年同期的3796件增加4685件,增长123.4%。
这一连串数字背后,流淌着海淀法院执行法官们大量辛勤的汗水。
执行法官杨哲平上半年平均每月结案100多件,有时候一个执行案需要跑十几个银行查询冻结款项等。为集约提升办案效率,一次出差杨哲平往往要带上好几个案子,每天都在不停地赶路。
海淀法院院长焦慧强说,收案连年大幅增长,是基层法院工作的新常态,依靠传统添人加力的方式,显然无法实现可持续良性发展,确实需要见真章、有实效的改革释放机制潜力、激发人员活力。海淀法院以全领域的案件繁简分流,代替大平均主义、各自为战的散乱局面;以对流程质效的信息化、可视化管控,代替人盯人、人盯案的粗放管理;以执行机制改革为试验田,以共同管理理念,激发每位“海法人”的主体意识。海淀法院在改革中自我完善,将以更温情、更敞亮的态度,切实满足诉讼群众的司法需求,不负基层司法的历史使命。(蔡长春 黄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