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法制日报——法制网
责任编辑:马 静
发布时间:2017/12/17 15:18:28
重庆万州法院构建“繁简分流”新型办案机制
立案前后两个“三分之一”破解“案多人少”
近年来,随着群众法律意识的提升,用诉讼来解决纠纷已经成为广泛共识,这也使得各级法院受理的案件数量大幅增加,人案矛盾愈发突出。
然而,在户籍人口及常住人口均居重庆各区县第一的万州区,短短的几年时间,法院收案数量从全市第5骤降到全市第10,案件增幅也在全市平均增幅以下,这又是为何呢?
原来,作为全国“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改革示范法院”,万州法院主动适应立案登记制改革,着眼于立案前后 “两个三分之一”,探索构建“案件少、诉累轻、评价高”的新型办案机制,“案多人少”的矛盾得到有效缓解。
“诉非衔接”让三分之一的案件诉前调解
“用办公室座机打了一上午电话,电话线都扯断了。”说这话的是立案庭法官助理龚举芬,电话的对象是不交物业费的小区业主。
2016年1月开始,金海洋物业分18次将2000多户业主起诉至法院,如果这些案件全部直接立案,将占用极大的司法资源,当事双方也会进入到漫长的诉讼程序之中。
然而,万州法院并没有机械式地将这些法律关系简单的案件全部立案,他们依托立案节点,在立案前对案件进行了登记。之后,协调诉调对接平台,由工作人员电话通知当事人定期到法院物业管理调解平台进行当面调解。
“一个电话打5、6次是常态,嗓子打电话太多都哑了。”龚举芬说,这才有了电话线断裂的那一幕。
最终,在立案前,调解以物业费打折、不收滞纳金等约定结束,70%左右的业主接受了调解,一千多件简单的案件没有进入诉讼程序,诉前即得到调解。
其实,不仅仅是物业纠纷,万州法院在登记后立案前,对法律关系简单、争议不大、当事人有调解意愿的纠纷先行调解,并借助10个诉调对接工作平台,及时调处交通事故损害赔偿、医疗侵权、房地产等纠纷。
其中,交通事故、房地产纠纷、人民调解确认、医疗纠纷4个平台派员常驻法院开展诉调对接工作。“经平台调解成功的,我们法院一般在当天就可以进行司法确认。”万州法院立案庭副庭长宋驰表示。
对类似物业纠纷这类权利义务关系相同的类型化纠纷和集团诉讼案件,万州法院还会采取“典型先裁、类案推送、后续化解”的方式处理,防止案件大规模、快节奏进入诉讼程序。
2016年,在涉及博达公司的1500余件商品房预售合同纠纷系列案件中,万州法院联合区城乡建委开展调解工作,员额法官和特邀调解员共同选取典型个案进入诉讼审理,明确被告应当承担违约责任的标准、范围、支付违约金的时间及后果,诉前成功调解余下全部案件。
“我们的目标之一,就是在登记后立案前,通过诉讼与非诉讼衔接机制解决登记纠纷数的三分之一。”万州法院院长卢伟告诉记者。
这个“三分之一”并不只是一个口号。今年1-7月,全院登记民事纠纷数10002件,通过诉非衔接和诉调对接分流、缓冲、化解3898件,占比38.97%,超过了第一个“三分之一”的预期目标。
“繁简分流”让三分之一的案件速裁快审
2016年,家住余家镇的吴某在一工地打工时发生交通事故,脊髓损伤后瘫痪在床。出院后,失去劳动能力的吴某对工地方及货车司机提起诉讼,在立案前的调解无法达成一致后,案件进入到了诉讼程序。
由于家庭贫困,吴某无力聘请代理律师,特邀律师胡义松通过诉调对接联动平台了解到情况后主动为其提供法律援助。
在特邀律师免费的帮助以及各相关单位的积极配合下,通过速裁快审,吴某的案子很快结案,并拿到了120万赔偿金。法院也协调残联用两个星期的时间为吴某办理了残疾证。
“作为中立的第三方参与调解,能给当事人更多的帮助,能够让当事人感受到有人在帮助他们化解矛盾。”胡义松表示。
立案庭副庭长刘洪月告诉记者,如果没有速裁快审,由于工地方、肇事方负债累累等原因,吴某很可能陷入长期的诉讼和执行程序当中,而办理残疾证通常也需要半年多的时间。
而速裁快审就是万州法院另外一个“三分之一”的重要一环:立案后,通过速裁、小额诉讼等简易快捷程序消化立案民事案件总数的三分之一, 实现“快审、快判、快了”。
为了专注于审理简易纠纷,2012年,万州法院已经将速裁合议庭设在立案庭。今年1-7月,速裁团队的4名员额法官审结1395件,4名法官助理庭前调解599件,人均办案249件。
“如针对物业纠纷,速裁合议庭集中送达、调解、开庭,平均7个工作日能够批量审结,比业务庭办理快得多。” 立案庭庭长曾娟说。
“说通俗点,速裁合议庭就像医院的‘急诊’,办理相对简单的案件;而业务庭相当于‘门诊’,集中精力办理复杂案件,这样就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卢伟告诉记者。
2016年,速裁合议庭上诉率仅为2.1%,上诉的案件中无一改判、发回重审。
今年1-7月,全院新立民事案件9551件,通过快捷程序化解3456件,占比36.18%,同样超过了第二个“三分之一”的预期目标。
破解人案矛盾要做“减法”而非“加法”
在6月27日,最高法、司法部联合召开的全国人民调解工作会议和7月10日,中央政法委组织的全国司法体制改革推进会上,万州法院“两个‘三分之一’新型办案机制”在会上进行了交流,得到了高度好评。
在接受《法制日报》记者专访时,卢伟谈起了在立案前后创立两个“三分之一”工作机制的初衷。
“实际上,我们在之前就已经成立诉非衔接与诉调对接工作中心,积极探索‘便、联、快、解’四位一体的纠纷解决机制。”卢伟说。
但是,随着案件数量的高速增长,传统的纠纷解决机制已经无法满足案件处理的现实需要。
“‘两个三分之一’既是我们的目标也是工作方法,既是鼓舞干劲的口号也是实实在在的工作机制。”卢伟说。
卢伟告诉记者,他们力争通过两个“三分之一”解决大部分简单的案件,所以引入了社会力量参与进来解决问题,特邀律师就是重要一环。
在吴某交通事故赔偿一案中,作为第三方,提供法律援助的特邀律师胡义松就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作为特邀律师,能够帮助百姓解决问题,这是体现律师社会价值的重要渠道,我们都很乐意参与。”胡义松说。
记者在万州法院诉讼服务大厅看到,包括特邀律师在内的特邀调解员名单和简历挂在非常醒目的位置,有调解意愿的当事人均可以免费选择调解员为自己服务。
“破解人案矛盾,探索新型办案机制,要做‘减法’而不能做‘加法’。”卢伟说,现在要做的就是“减量、减负、减压”。
“减量”主要是减少进入诉讼的案件量,争取在诉前解决纠纷;“减负”主要是为了减轻当事人包括经济负担在内的诉讼负担;“减压”则是着力减轻办案人员的压力。
谈到下一步的工作重点,卢伟表示,两个“三分之一”办案机制要向行政审判、家事审判、环境司法和人民法庭四个方向延伸。
如今,万州法院已经率先将行政诉讼纳入了两个“三分之一”办案机制,自今年6月份试运行以来,在立案前成功调解了5起行政纠纷,调解成功率100%。(吴晓锋 战海峰 范京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