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法制日报--法制网
责任编辑:马 静
发布时间:2017/12/24 21:33:51
平安建设,关键在基层,关键在基础,关键在落实。
13年来,浙江始终把坚持发展“枫桥经验”、加强基层基础建设作为战略性、根本性任务,注重整合基层力量和资源,每年集中力量突破一两个重点难点问题,创造了乡镇街道综治工作中心、“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等一批在全国有重要影响的特色经验。
浙江省省长车俊表示,全省上下都要坚持和发展“枫桥经验”,扎实做好各类社会风险排查管控,加强法律服务,及时有效化解社会民间纠纷。
找到平安钥匙
基础不牢、地动山摇。
多年探索,浙江找到了这把破解基层治理难题的平安钥匙。
2005年,浙江在总结全省各地建立矛盾联调中心、治安联动中心、维护稳定中心等经验做法基础上,运用“枫桥经验”基本精神,整合基层维护稳定的力量,在全省推广建立了乡镇街道综治工作中心,确保基层综合治理和平安建设工作。
从2012年开始,浙江又顺应新常态,提出打造综治工作中心“升级版”,更名为社会服务管理中心,全面推广建立县乡两级社会治理综合指挥平台。
从工作中心到指挥平台,不仅仅是名称的变化,更是工作效能的根本性转变。
2014年5月10日,因反对杭州中泰九峰垃圾焚烧发电项目建设,杭州市余杭区发生了大规模群体性事件。但一年后,该项目又实现了原址落地。
而这得益于余杭区大党建统领下的大联动机制,党员干部进村入户大走访,深入开展实事工程推进、民情办理等工作,转变了群众对垃圾焚烧发电项目妖魔化的认识。
在余杭区社会治理综合指挥中心,全区28个部门的32条热线整合开通了967999“一号通”热线,15个部门基础业务信息资源实现了对接集成信息共享,区综合指挥平台、20个镇街综合指挥室全部接入视联网,实现视频对话、视频培训、视频指挥,形成了社会治理“大联动”机制。
这也是浙江社会治理综合指挥中心建设的标杆典范。浙江省委、省政府要求,县乡两级社会治理综合指挥平台建设,都必须按照有专门场地、有大显示屏、有专职人员、有运行机制标准实施,实现24小时运行,全部接入省平安建设信息系统、综治视联网、公共安全视频监控系统,确保构建出一个网上网下联动的实体运作体系。
桐庐县的社会治理综合平台就按此要求打造。
G20峰会召开期间,桐庐县所有景区向杭州市民免费开放。免费首日,原本每天只能接待1万多人的瑶琳仙境景区,突然涌入两万多游客。县领导通过综治视联网平台召开紧急视频会议,直通乡镇和部门。景区现场情况通过高分辨率卫星影像、视频监控、手机警情上报等信息渠道到达会场,供与会人员决策。
这是视联网实践运用的生动体现。可视化调度、多部门协同、多资源整合……省市县乡四级贯通的视联网在G20峰会期间发挥了重要作用,召开了18次全省矛盾纠纷调处会,高效而且快捷。
目前,浙江社会治理综合指挥平台已经成为各地党委、政府的工作平台,由同级党委、政府赋予其平安建设任务指派、力量调度、督查考评等职能,强化协调处理事件和为民服务办事的功能。
深耕平安网格
有一张网,在浙江大地,普惠大众。
这张网就是2007年舟山市普陀区桃花镇在全国率先探索推行了“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工作。它有效破解了基层社会治理服务难题,告别了“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线穿不进针”的现象,让每一个地方都有人管理,每一户人家都有人服务。
经过10年发展,浙江建成了一支23.4万余人的“网格员”队伍,仅2016年,全省网格员共上报各类矛盾纠纷和问题377.9万余件,平均每天10520余件,其中95%以上在乡镇以下得到妥善解决。
这张浙江的品牌网格,经历了由弱到强、由“一张网”到“全科网格”的转变。
网格化管理的初衷,是建立一张全省统一的网格管理体系。但在实际操作中,一些地方和部门对网格进行重新定位、重新制定标准,划分了党建、安监、消防等数十个网格体系,造成基层网格体系紊乱,出现各自为政的局面。
为此,2014年12月,浙江省委办公厅、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创新基层社会治理的若干意见,明确规定建立全省“一张网”的网格体系。
理念一变天地宽。浙江各地开始建立“全科网格”制度,深化网格建设,拓展网格功能,各地在行政村、城市社区以下统一划分了10.9万个网格,真正构建起一张无交叉、无重复又无缝对接的基层治理网。
所谓的“全科网格”就是在原有综治的基础上,将行政执法、环境保护、安全生产监管、食品药品监管等社会管理服务事项纳入网格,统筹职能、力量、资源和经费,实现全网覆盖,发挥综合性功能,打破原来各自为政局面。
经优化调整,温州市瓯海全区13个镇街和瓯海经济开发区被划分为759个网格,通过实施“4+X”网格事务准入,将流动人口和出租房管理、安全生产、消防安全等列为入格事项。
线下“多网合一”后,瓯海区按照1个网格两名网格长、1至3名专职网格员、N名兼职网格员组成模式,全面充实网格力量,并为每个网格配备1台“平安通”智能手机,实现基层治理“网上网下”协调联动。
“西山东路西景佳园北门前因旁边施工出现路面沉降破损。”前不久,一条信息通过省平安建设信息系统传到了瓯海区景山街道社会治理综合指挥室,工作人员查看内容后,立刻将信息流转到相关职能部门进行处置,极大地提升了工作效率。
实施“全科网格”后,网格长和网格员要全面掌握网格内人口、家庭、企业等基础信息,及时录入、更新相关数据,每天要收集社情民意,更要排查发现矛盾纠纷、安全隐患、环境污染等各类问题,动态跟踪上报信息处置情况,工作涉及到了人民群众生活的方方面面。
激活平安细胞
实现平安建设的根本遵循,是以确保每个社会细胞的健康,推动社会肌体健康,实现社会整体和谐。
在学习推广新时期“枫桥经验”潮流中,浙江是全国最早开展基层平安创建的省份之一。
近年来,浙江更是逐步从以社会治安为主的“小平安”,拓展到包括社会治安、安全生产、食品药品安全、生态环境安全等内容的“大平安”,积“小安”为“大安”,不断巩固平安浙江建设基础。
从2015年开始,湖州市吴兴区按照区域平安创建的思路,选择全区乡镇、街道13条街面,整合平安建设资源全力打造“平安街区”,平安建设信息中心、12349全民服务中心、社会组织服务中心、矛盾纠纷多元化解中心、交通事故快速处理中心等功能机构纷纷落成,汇集了平安农贸市场、平安社区、平安餐饮等“十大平安元素”。
2015年7月,位于龙泉街道白鱼潭路上首家“平安面馆”开张,由平安志愿者提供“连心”服务卡,开展上门送餐服务,一般每周不少于两次主动联系,服务辖区65周岁及以上孤寡老人、残疾老人、不满18周岁的孤儿及其他特困人群,服务对象每月可免费享受10餐面食,每餐份标准统一为10元,所有费用由区平安协会列支。
为孤老残弱提供电水维修等送温暖系列服务,把“创平安”与“扬孝道”相结合,如今这样的平安面馆已发展到了6家,200多人受益。
在推进区域平安创建同时,浙江开展以“条条”为主的各系统、各行业平安创建活动,“平安校园”“平安医院”“平安交通”创建成果逐渐显现。
历经10多年努力,浙江教育系统构建起较为完善的防控、预警与处置体系,在校学生非正常死亡人数逐年下降。浙江医疗系统80%二级以上医院通过“平安医院”考评。浙江交通事故死亡人数、伤残人数、事故起数、经济损失等四项指标分别下降64.6%、26.8%、41.1%和84.4%。
13年来,浙江省政法机关坚持和发展“枫桥经验”,切实加强基层基础建设,着力解决影响社会平安稳定的基础问题,着力整治影响群众安全感的突出问题,在预防化解社会矛盾、建立立体化治安防控体系、社会应急联动救援、公共安全信息化建设等方面不断改革创新,进一步夯实了平安浙江建设根基,促进了社会和谐稳定。
全省11个省辖市、90个县(市、区)都获得过平安称号。人民群众对建设平安浙江的知晓率从2005年的不足20%,上升到2016年的90%以上,人民群众安全感满意率达到96.43%,连续13年位居全国前列,被公认为全国最安全、社会公平指数最高的省份之一。
浙江“大平安”建设,已成为广大干部群众的自觉追求和行动。(陈东升 王春 李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