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人民法院报
责任编辑:马 静
发布时间:2017/12/25 21:51:14
2016年底,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两级法院根据案件数量、质量和法院分布情况,全面推开“以案定员”司法体制改革,首批定员421名法官。
面对法官数量减少、案件每年增幅高达20%的案多人少问题,柳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全力打造“移动办案”智慧法院,确保审判和执行工作任务如期完成。
智慧法院
2017年,柳州市两级法院以“智慧法院”建设为抓手,借助移动互联网思维,依托信息化平台,全力促进法院信息化3.0版建设工作的开展,全方位打造“移动办公”的智慧法院。
实现基础建设转型升级。目前,柳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已经实现科技法庭全覆盖,并完成了辖区法院庭审公开平台与中国庭审公开网的对接。科技法庭实现了语音识别技术的应用和改造,正积极探索庭审语音同步转换文字技术。同时,法院还建成了数字审委会、视频会议室、党组会议室等,实现工作人员出入管理数字化、安防监控系统升级等,大大提升了执法办案场所的信息化水平。
启用电子案卷同步生成系统。该系统根据诉讼规律及审判流程,设置卷宗扫描节点,随收随扫,同步生成,结案时生成完整的电子卷宗,实现卷宗流转、跨院或跨区域查阅电子卷宗、诉讼参与人网上阅卷、审判实体信息公开等功能。
研发案件快审系统。通过对案件信息和卷宗的智能分析提取,辅以多种文书制作辅助工具,实现一键合成案件要素表、庭审笔录、裁判文书等文书的功能。
建设减刑假释信息化协同办案平台。完成两级法院与辖区内监狱、社区矫正单位网络的互联互通,在自治区高院统一研发相关平台的基础上,逐步针对柳州实际情况增加特色功能。同时建设柳州市政法数据共享平台,实现全市政法系统各部门间的互联互通、资源共享,并逐步实现政法口与其他部门间的共享融合,可作为全市征信体系、信用体系信息化建设的一个重要节点,为相关工作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司法政务管理实现智能化升级。搭建柳州法院业务系统统一登录平台,完善信访管理、固定资产管理、电子签章等子系统的建设,提升司法政务管理的信息化水平,为干警提供全方位智能服务。同时研发案款管理系统,建设“一人一案一账号”的案款管理机制和功能,打通法院与银行等金融机构的对接,实现安全、高效的无缝对接,发展多种形式的支付、收款方式,减轻当事人诉累。
“我们将通过建设这些平台,不断升级和改造,发挥科技的作用,提高审判效率和质量,确保今年的审判和执行工作任务如期实现。”柳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党组书记、院长文秋德说。
一案一账号
“银行短信说有57878元执行款进我账户了,是不是真的啊?”一大早,申请人罗某就打电话到柳州市柳江区人民法院执行局。罗某刚开始还以为这是诈骗短信,经过与执行法官确认,原来这真的是他的执行款。“以前都说跑很多次法院都不一定能拿钱回来,没想到我去法院申请执行就跑了一次,就得钱了,还直接打到我卡里,连银行都不用跑了,省事多了。”
“我们院一案一账号已经实现了执行案款实时动态管理,只要有钱进到账户,申请执行人、执行法官、执行局长、我本人和财务人员都会收到银行发来的短信,执行款审批后通过系统发放到申请执行人预留的银行账号,最大限度提高我们的执行效率。”柳江法院院长练志林向记者介绍。
2017年3月,柳州市柳江区法院执行案款“一案一账号“信息管理系统正式启用,将金融大数据引入法院执行案件管理工作中。在”一案一账号“信息管理系统中,当事人到法院申请执行时,法院在录入被执行人信息后,系统将自动为被执行人生成一个专属虚拟账户,该案的执行回款、执行款项发放、执行费用缴纳、退款等都在这一虚拟子账号中流转,执行案件资金流与信息流高度匹配,实现案款与案件、被执行人的一一对应。该系统下设案款查询统计、案款审批发放、案款沉淀分级预警、退款等功能模块,做到执行案款动态管理、全程留痕、全程监督,有效解决执行案款账目混乱、执行案款滞留、按款发放监督缺失等方面的问题,以及因法院财务与银行对接不畅,造成的执行案款冒领、截留等问题,真正实现执行案款看得见、分得清、管得住,有效破解执行案款的管理难题,降低执行案款发放错漏的风险,规范了执行案款管理,有效预防廉政风险,杜绝执行人员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等问题,确保执行案款流转合法、合规。
柳江法院以“智慧法院”建设为契机,推进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在执行工作中的深度应用。除了金融大数据,下一步将扩展与公安、房管等部门数据交换合作的宽度与广度,全面了解被执行人社会关系、消费情况、住所地、户籍地、财产等信息,对被执行人履行能力实行动态监测与评估,有效掌握、预测被执行人的履行能力,实现用信息化手段减少逃避执行、干扰执行、消极执行等现象,解决被执行人难找、财产难寻等问题。同时,将执行案件流程全程向当事人公开,当事人可以随时登陆柳江法院APP“智慧柳江”对执行案件进行查询,实时跟踪、监督执行案件,减少执行失范行为,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智慧服务
2016年9月,柳州市鱼峰区人民法院正式启用广西法院律师服务平台,实现立案工作线上线下同时展开。律师通过律师服务平台在网络上提交材料后,立案法官可进行网上审核审批进行立案。之后,立案的相关审批信息会自动流转到律师服务平台,律师可通过网上查阅案件的立案相关信息。立案法官与立案律师网上立案信息实现无缝对接,节省了律师到立案大厅排队等候的时间,提高了立案的效率。
“以前打官司需要专门跑到法院立案,不仅路上堵车,还没地方停车,到了立案大厅还要排队,缺了材料还得再跑一趟,费时又费力,现在我只花十几分钟,就在网上成功提交了起诉材料,立案流程简化了很多。”通过律师服务平台首次立案成功的王律师讲起当时的情形时印象十分深刻,“鱼峰法院把对律师的尊重真正落到了实处!不仅给我们提供了专用的停车位,还启用了律师服务平台,现在到鱼峰法院立案再也不用担心路上堵、停车难了,这些对我们来说真是实实在在的好处!”
这几年,柳州市两级法院积极推进一站式、立体化、综合型的新型诉讼服务中心建设,建成了柳州法院APP和电子阅卷室。在诉讼服务中心大厅还设有自助立案系统、虚拟导诉员和3D寻路系统,为当事人提供裁判文书、保全送达、自助立案、自助缴费等服务。诉讼服务中心实现WIFI信号全覆盖,电子触摸屏可自动查询诉讼服务指南、开庭公告、审执人员信息和工作流程等,为当事人提供了更全面更直观的办事指引,满足不同层次当事人的司法需求。
诉讼服务中心是法院面向社会的前沿窗口,是推进社会矛盾化解、践行司法为民的前沿阵地。从诉讼大厅到诉讼服务中心再到移动诉讼服务中心,改变的是服务形式,不变的是司法为民的宗旨。在立案登记制推行的大背景下,信息化无疑成了不可或缺的“好帮手”。柳州市两级法院从打通服务诉讼群众的第一公里入手,力争全程服务,创新工作模式,将辅助性、事务性、社会服务性工作及部分审判执行工作前移,从原先只具有单一的立案功能,升级到具有多种功能、多项服务内容,方便当事人办理除庭审外的所有事务,实现告知一次性、办事一站式、服务一条龙。
最后一公里
柳州中院所辖的融安县人民法院、融水苗族自治县人民法院以及三江侗族自治县人民法院,地处偏远的贫困山区,被统称为“北三县”,法院的建设资金、建设能力均十分有限。
在艰苦的物质条件下,融水法院率先迈出第一步,从法庭入手,以“智慧法庭”开始,以大数据为核心,将信息技术全方位融入法庭审判工作的各个环节,打通偏远山区的最后一公里。
2017年3月22日,融水法院汪洞法庭法官黄智来到了辖区杆洞乡百秀村审理一起财产损害纠纷案。案件并不复杂,在法官的组织下,双方很快达成了调解协议。调解书制作完成后,审判员通过专用网络提起电子签章远程申请。不一会儿,系统提示审核通过,一张盖有融水法院鲜红公章的文书很快打印了出来。
这只是法院“智慧法庭”实用化的一个缩影。在融水,法庭辖区多为山区,地广人稀,无论是法官上门送达还是群众到法庭领取文书,都面临着成本高、时间长、效率低的问题。若是通过邮局寄发,由于乡下邮局工作人员少,工作量大,很多法律文书未能直接投递到当事人手中,造成法院无法拿到送达回执及签收不规范的现象。为了有效解决山区“送达难”的问题,融水法院为每个辖区法庭配备专门的彩色打印机和签章电脑,制定电子签章管理制度。法庭凡是需要盖章的法律文书,由各庭室远程申请,由印章管理人统一远程签章。法官在完成案件审理后,立即就可以制作裁判文书送达当事人,实现“当场办案,当场结案”,减少当事人往返法庭的次数,方便当事人诉讼,改变了人民法庭的传统办案方式,大大提高办案质量和办案效率。
“智慧法庭”的人工智能模块、无线互联模块、多媒体交互模块和数据共享模块等功能的启用,进一步优化了审判人员的审判质量和办案效率。据统计,汪洞智慧法庭上线后,该庭处理案件文书等事务性工作量减少20%以上,结案率提升3.3%,案件平均审理时间缩短6天。
“汪洞智慧法庭提高了我们偏远山区法庭办案的质量和效率,实实在在地拉近了法院与老百姓的距离。”融水法院院长关宇如是说。(费文彬 陈泰婷 曾真 黄思诗 韦华玲)
(原文链接:http://rmfyb.chinacourt.org/paper/html/2017-06/13/content_126577.htm?div=-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