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gend id="h4sia"></legend><samp id="h4sia"></samp>
<sup id="h4sia"></sup>
<mark id="h4sia"><del id="h4sia"></del></mark>

<p id="h4sia"><td id="h4sia"></td></p><track id="h4sia"></track>

<delect id="h4sia"></delect>
  • <input id="h4sia"><address id="h4sia"></address>

    <menuitem id="h4sia"></menuitem>

    1. <blockquote id="h4sia"><rt id="h4sia"></rt></blockquote>
      <wbr id="h4sia">
    2. <meter id="h4sia"></meter>

      <th id="h4sia"><center id="h4sia"><delect id="h4sia"></delect></center></th>
    3. <dl id="h4sia"></dl>
    4. <rp id="h4sia"><option id="h4sia"></option></rp>

        欢迎访问定西政法网,今天是 2023年02月20日 星期一

        当前位置:首页 » 他山之石

        “互联网+基层社会治理创新”的宁波实践

        来源: 平安浙江网 责任编辑:马 静 发布时间:2017/12/28 20:37:30
        字号:A A    颜色:
         
         
        经济发展和社会治理的关系如何协调?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以及当家作主的需求和政府提供的公共产品不足的矛盾如何处理?努力探索+持续实践后,浙江宁波交出了一份漂亮的答卷。
         
        实践始于2001年。当年,宁波在全省率先开展平安镇乡(街道)创建活动,并在海曙、余姚两地实行深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试点。随后的16年里,一系列探索举措陆续出台:2004年,宁波市委作出建设平安宁波的决定;2008年,宁波出台《关于贯彻省委全面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决定的实施意见》,把社会服务管理和综治维稳网络拓展延伸到基层终端,打造“枫桥经验”升级板;2010年,在中央作出“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重大战略部署后,宁波大胆创新;2014年至今,宁波秉承“核心是人、重心在城乡社区、关键是体制创新”这一理念,走出了一条以“区域化党建、社会化协同、扁平化指挥、网格化管理、信息化支撑”为特色的基层社会治理新路子。
         
        一份数据报告说平安
         
        “你看,这期的数据显示,北仑区、东钱湖区、江北区等地的办结率最高;镇海区的事件报送量最大……”在宁波市社会治理工作中心,负责人金伟指着最新一期的宁波市社会治理分析报告向记者娓娓道来。
         
        翻开报告,一组组明晰的数据以及各项基于大数据的分析项目跃然纸上,大至宁波市各县市区社会治理系统运转的数据汇总,小至街道村落的治理情况反馈,各种数据分析一应俱全。
         
        让信息“活”起来,让数据“联”起来,让网格“动”起来。从今年1月份起,宁波市社会治理工作中心每半个月就会出炉一份两册的全市社会综合治理工作情况分析报告,包括《系统运营试分析》和《事件处理试分析》。
         
        《系统运营试分析》从纵向对宁波市10个县市区、5个管委会网格上线、登录、工作占比等情况进行维度统计,从横向比对各区县(市)网格使用情况以及各县市区工作网格数占比排名等。
         
        《事件处理试分析》侧重分析网格工作的活跃度,并从网格报送的事件中对热词进行梳理,对事件进行分级归类和大数据分析,为各级党委政府预判、预警、监管和处置提供了数据支撑。
         
        小报告的分析离不开大数据的支撑。为更好地为基层社会治理量身打造个性化分析,早在2014年,宁波就探索建立基层社会服务管理综合信息系统支撑平台,并与省平安建设信息系统无缝对接。如今,宁波已建成全市统一的由综合治理、市场监管、综合执法、便民服务“四个平台”为模块的支撑平台,并形成标准化共享和信息采集终端。
         
        走进宁波市社会治理工作中心,映入眼帘的是一个几乎占据了整面墙壁的电子屏幕,从实时动态到实时在线网格长数、从网格工作进展总览到某个街道的走访进度……宁波市各区域的基层社会治理概况,都能在大屏幕上一览无遗。
         
        “工作轨迹直观可见、工作绩效随时可查、社情民意即时反映,创新形成的标准化共享平台,有效提升了我市基层社会治理的整体水平。”金伟介绍说,自平台运行以来,988万人口、103万组织机构、550万地址数据已推送至网络。在此基础上,中心还为网格长和有关部门配发了1.38万部移动终端,“这样一来,网格长、网格员的走访轨迹、走访进度和走访内容都能通过终端实时反馈到系统,一旦接收到上报的问题,系统就会全程留痕,实时反馈、绩效联考,督促有关部门及时处理事件。”
         
        截至目前,该中心留存的网格长走访巡查记录达83万余条,下派至网格并已完成的任务达17万余条。
         
        一个基层中心促高效
         
        不久前,宁波江北庄桥街道河西社区网格长舒吴军在日常走访时发现,一家看似普通的小烟杂店却暗藏着黑网吧。舒吴军立刻通过手机终端上报至街道社会治理综合指挥室,指挥室又报至区社会治理综合指挥中心,中心研判后根据业务归口将事件派发至区文广新局处理。区文广新局迅速会同市场监管、消防、公安等部门展开联合执法,几天内就将黑网吧取缔。
         
        “过去遇到这样的问题,我们要先打电话找相关部门反映,处理不了的还要层层上报,事情处理起来不会快。现在,通过指挥中心的综合研判、统一指挥、协调处理,事情就能高效便捷地处置,人民群众的满意度也因此不断提升。”舒吴军感慨道。
         
        近年来,宁波市统筹实施了乡镇街道行政体制改革,在功能上把社会服务管理放到与经济发展并重的地位,在机构设置上实行更加扁平、高效的“大办制”部门架构,根据乡镇(街道)分类标准,内设机构按“6+X”或“5+X”模式设置,目前全市80%的乡镇(街道)已经完成“三定”方案,正在组织实施。
         
        据悉,目前宁波已全面建成乡镇街道社会服务管理中心和乡镇街道综合指挥室,并将它们打造成融社会管理与公共服务于一体的综合性服务管理平台,有效解决了乡镇街道社会治理资源分散、力量统筹不足等问题。
         
        一张紧密网格统全域
         
        “轰隆隆……”在宁波镇海庄市街道有关部门的现场指挥下,搭建在庄市街河汤家段河岸的违章木棚在挖掘机的轰鸣声中倒下,不久这里将种上各种植物,为周围居民提供一个优美的生活环境。
         
        看着原本杂乱的河岸逐渐恢复整洁,庄市街道的网格长汤杰很欣慰,“不过,对于这次河道周边拆违的结果,我会在所有的整改都完成后,才在移动终端上点击‘完结’。”汤杰说。原来,在平台的这套闭环系统中,判断事情是否处理完结的决定权,是在反馈问题的网格长手中。
         
        镇海区庄市街道是宁波最早开展“互联网+网格”工作的试点区域。2014年年初,街道深化“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工作。2016年12月,街道成立了社会服务管理综合指挥室,基本形成以综合指挥室为牵引、“四个平台”为手段、网格化管理为基础,纵向全联动、横向全覆盖的基层社会治理体系,并在此基础上搭建了“全域网格、全员参与、全能社工、全程服务”的全科网格工作架构,提高街道保障公共安全和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
         
        目前,宁波全市被划分为12216个网格,党建、综治、城管、安全生产、食品安全等十多个部门网格都被纳入统一网格体系,每个网格配置一名村(社)干部或专职社工担任网格长,一名乡镇街道机关干部担任网格指导员,还有一批以楼道长、志愿者为主体的网格员。据悉,宁波全市的网格员有近4万人。以镇海区庄市街道的网格为例,街道下辖7个行政村、7个社区共划分为189个网格,民政救助、食品药品、市容市貌等在内的28项内容成为网格长巡查的“必修课”。
         
        “织密一张网格,就在全市形成了一个统一的基层社会治理网格体系。”宁波市综治办相关负责人说。在基层社会综合治理工作中,宁波着眼全域一体,按照全域、全员、全程的理念加强网格整合,从而形成一张全市统一的空间全覆盖、地域无缝隙的基层治理网。
         
        一套“党建+治理”强根基
         
        大碶街道位于宁波北仑区西南部,面积105平方公里,常住人口5.8万,流动人口15.2万。街道在辖区成立了187个基层党组织,由其带头统筹各方资源,全面推进社会治理多元参与、共同治理新格局的构建。
         
        每年夏天,大碶街道横杨社区都会迎来大批“小候鸟”与在此打工的父母团聚。社区依靠辖区内各企业党支部,统筹各方力量成立假日学校,书法、剪纸、绘画、家风家训学习……孩子开心了,父母也安心了,企业更放心了。同时,社区还成立了心理诊疗咨询室、帮扶帮助慈善基金等多项公益项目,为有效解决社会矛盾提供平台。
         
        如今,宁波在全市全面推行“党建+治理”工作方式,开展组建农村区域党建联合体试点。例如,通过推行社区“大党委制”,探索“网格建党”,并推进“点线建精、整片建强”,统一调配、集约利用区域内党建资源和公共服务资源。
         
        截至目前,宁波全市建立区域性党组织2000多个、区域党建联合体188个,“整乡推进”达标乡镇(街道)比例达60%。
         
        一幅系统蓝图绘到底
         
        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勇立潮头。一条以“互联网+社会治理”为特色的基层社会治理新路子,使宁波成为省内外基层社会治理大江中的弄潮儿。而这条路子之所以走得坚定,与宁波自上而下深耕基层、全面规划后精心绘就的一张系统蓝图不无关系。
         
        2014年下半年,宁波市委将“创新社会治理,全面加强基层基础建设”作为重大课题开展重点研究,组织17个市级部门进行联合调研,最终形成1个课题研究总报告和9个子课题报告。
         
        一年后,宁波市委作出《关于创新社会治理,全面加强基层基础建设的决定》,提出建立基层规范化组织体系、清单化权责体系、法治化城乡社区治理体系、网格化工作体系、信息化支撑体系、社会化服务体系、多元化矛盾调解体系、制度化保障体系等八大体系的总目标,从而实现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为落实《决定》设计的蓝图,宁波从整体上规划基层社会治理的制度构架,相继出台了深化乡镇(街道)行政体制改革、全面深化网格化管理、推进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建设、加强乡镇(街道)社会服务管理中心建设、推进基层综合信息系统建设、城乡社区治理创新、县级综合指挥中心建设等配套文件,形成了“1+X”政策体系。
         
        据了解,宁波市各区县(市)的试点工作目前均已完成,全市基层社会治理工作正全面推进、深化,“互联网+社会治理创新”的道路将越走越广阔。(黄素珍 周衍 甬政华)
         
        (原文链接:http://www.chinapeace.gov.cn/zixun/2017-05/10/content_1140879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