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gend id="h4sia"></legend><samp id="h4sia"></samp>
<sup id="h4sia"></sup>
<mark id="h4sia"><del id="h4sia"></del></mark>

<p id="h4sia"><td id="h4sia"></td></p><track id="h4sia"></track>

<delect id="h4sia"></delect>
  • <input id="h4sia"><address id="h4sia"></address>

    <menuitem id="h4sia"></menuitem>

    1. <blockquote id="h4sia"><rt id="h4sia"></rt></blockquote>
      <wbr id="h4sia">
    2. <meter id="h4sia"></meter>

      <th id="h4sia"><center id="h4sia"><delect id="h4sia"></delect></center></th>
    3. <dl id="h4sia"></dl>
    4. <rp id="h4sia"><option id="h4sia"></option></rp>

        欢迎访问定西政法网,今天是 2023年02月11日 星期六

        当前位置:首页 » 调查研究

        哈尔滨法律诊所参与社会治理成样本

        来源: 法制日报--法制网 责任编辑:马 静 发布时间:2017/12/17 11:45:11
        字号:A A    颜色:
        不为位轻而自卑 不因机构小而无为
         
        哈尔滨法律诊所参与社会治理成样本
         
        “法律诊所”是啥,能干啥,有啥用?
         
        对于黑龙江省哈尔滨市民来说,哈尔滨市法学会打造的这个第三方法律服务平台早已不陌生,而让法律诊所家喻户晓的原因只有一个,就是“不看广告,看疗效”。
         
        2010年哈尔滨法学会组建第一家法律诊所时只有一张桌子两把椅子,短短7年光景,如今已经发展到472家。“他们在宣传法治、释疑解惑、调处纠纷、参与社会治理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成为党服务群众的一个新平台。”8月15日,哈尔滨法学会会长陆文君向河南省法学会学习考察团介绍起这个由他一手创办起来的法律诊所。
         
        法律诊所地校合作
         
        万米拆迁无一上访
         
        2013年春天,哈尔滨市政苗圃项目最终选在了道里区太平镇,需要一次性征地258万平方米。太平镇法律诊所邀请东北林业大学文法学院教授,结合拆迁补偿款及继承分割等问题, 提前为村镇干部们提供法律培训。与此同时,区法学会将项目拆迁相关补偿协议等文件发给专业律师及东北林业大学法学教授全程把关。
         
        在充分做好前期准备的基础上,拆迁指挥部仅用1个月就完成了村民拆迁补偿协议,3个月内上交了全部征地。太平镇党委书记胡守志告诉记者,此后,太平镇党委认真总结了市政苗圃工程的征地拆迁经验。在2014年哈尔滨太平国际机场扩建项目及太平镇大飞机拆解项目征地过程中,一以贯之地延续了之前的经验成果,连续3年共征地近500万平方米,未发生一起因拆迁上访案件。
         
        陆文君认为,地方法学会应带领会员和学生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研究更有实际应用意义的法律课题。比如征地拆迁、医患纠纷、老国企改制、家暴等。自2007年法律诊所实施地校合作以来,各区政府将每年整理出的疑难法律课题交给合作的大学法律系进行课题研究,研究成果返回区政府,再由区政府支付给院系学生奖励性的报酬。
         
        与此同时,法律诊所通过地校合作,组织法律专业的高校师生走出校园、来到基层,运用模拟法庭、情景剧等形式开展法治宣传,让更多百姓明白学法、用法、依法办事的重要性。
         
        医患纠纷下降八成
         
        有效杜绝“医闹”发生
         
        哈尔滨市南岗区法学会会长于文说,法律诊所不替政府说话,不帮着百姓上访,而是帮助双方解决各自的实际问题,实在化解不了的矛盾,法律诊所帮着把事件引导到法律的轨道上去解决,只要把一碗水端平了,自然就得到了大家的认可。
         
        早在2014年,针对医患纠纷频发、甚至发生暴力伤医等影响社会稳定的问题,哈尔滨市法学会主动创新,将法律诊所派驻医院,从源头调解矛盾纠纷,及时回应诉求、协调利益关系,将矛盾化解于萌芽阶段。
         
        哈尔滨市道里区派驻市儿童医院法律诊所建立后,哈尔滨商业大学法学院院长石晶玉通过调研,听取当事人陈述,召开有法律专家、医学专家、当事人等百余人参与的听诊会,成功调解了一起越级进京上访8年的医患纠纷。
         
        法律诊所进驻全市各大医院以来,使得全市医患纠纷同比下降了八成,并且杜绝了以往“医闹”的发生。
         
        为了更好地从源头预防医患纠纷的发生,法律诊所还对医患双方进行相关法律法规宣传、培训,强化医患双方法治思维,依法表达诉求、维护权益。
         
        法学会不是空架子
         
        法律诊所扎根基层
         
        法律诊所用事实改变了社会上认为法学会局限于研究,不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认知,实现了法学会职能的拓展。
         
        为了适应新形势,哈尔滨市法学会法律诊所以社区法律诊所为核心,除将法律诊所延伸到农村、企业、医院外,2015年融入政府行政服务中心,2016年开始又延伸至非公经济,基本每年建设一种新类型。
         
        哈尔滨市法学会将法律诊所派驻区县(市)政府行政服务中心,培训窗口工作人员依法履职,主动担当政府服务窗口的法律顾问,并向前来办事的群众提供法律服务、释法解惑、调处纠纷。
         
        如今,哈尔滨市6类472家法律诊所作为市法学会设于基层前端的第三方服务组织和工作平台,敢于迎着难题走,深入矛盾集中场所,于源头接待受理法律咨询几万起;在征地、拆迁、重点项目开工的关键时刻冲在第一线,宣传解析法律法规,情理法结合,耐心细致调处矛盾纠纷,其中包括群体访和积累数年的越级访案件。
         
        “不为位轻而自卑,也不因机构小而无为。”陆文君常用这句话勉励会员们,要让更多老百姓感受到法律服务的温暖情怀,同时体会到法律的尊严和力量。
         
        法律诊所哈尔滨模式多次受到中央领导的高度评价,也成为在基层化解社会矛盾的典范。这一调处矛盾纠纷、参与社会治理的平台,深受上级重视和褒奖,被群众称为“主心骨”“连心桥”,彰显了法学会应有的地位和作用。
         
        2015年,哈尔滨市法学会法律诊所入选中国法学会典型经验文件供学习和借鉴,有1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各地市的法学会友人前来参观考察,并被吉林、山东、河南、重庆、广西、海南等地推广应用。(崔东凯 张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