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gend id="h4sia"></legend><samp id="h4sia"></samp>
<sup id="h4sia"></sup>
<mark id="h4sia"><del id="h4sia"></del></mark>

<p id="h4sia"><td id="h4sia"></td></p><track id="h4sia"></track>

<delect id="h4sia"></delect>
  • <input id="h4sia"><address id="h4sia"></address>

    <menuitem id="h4sia"></menuitem>

    1. <blockquote id="h4sia"><rt id="h4sia"></rt></blockquote>
      <wbr id="h4sia">
    2. <meter id="h4sia"></meter>

      <th id="h4sia"><center id="h4sia"><delect id="h4sia"></delect></center></th>
    3. <dl id="h4sia"></dl>
    4. <rp id="h4sia"><option id="h4sia"></option></rp>

        欢迎访问定西政法网,今天是 2023年02月11日 星期六

        当前位置:首页 » 调查研究

        公民为自身权益更应维护司法权威

        来源:人民法院报 责任编辑:马 静 发布时间:2017/12/24 21:08:11
        字号:A A    颜色:
        方工
         
        司法权威事关全体社会成员的现实利益和长远利益,民众为了自身权益,应该信仰法治,维护法治,把法治作为思维方式和生活习惯,积极维护和强化司法权威。维护和强化司法权威任重道远,亟须并期待民众增强法律意识、规则意识,做理性文明,敬畏法治,遵守法律,尊重司法的现代公民,以更好地监督和支持司法工作。
         
        现代法治的特征和要求是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法治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是通过司法使法律发生实际效力,因此需要司法具有为社会所尊重和服从的权威。缺乏司法权威的社会,法律必然疲软无力,司法定分止争的功能作用就无法实现,不可能是法治社会,于是民众得到的只能是无序混乱的生活环境。既然司法权威事关全体社会成员的现实利益和长远利益,那么民众为了自身权益,应该信仰法治,维护法治,把法治作为思维方式和生活习惯,积极维护和强化司法权威。
         
        司法者身处法治建设一线,当然是维护和强化司法权威的直接责任者,民众有权要求他们履行职责义务,坚持宪法和法律至上,在司法活动中抵制任何力量对司法活动的不当干预,用自己的良知、学识、技能和经验确保司法公正,维护和强化司法权威。
         
        司法者在司法活动中作出的司法裁断,不是出于个人喜怒好恶情感的选择,而是要受法律约束,如此方可保证确定权益名分、止息矛盾纠纷、保护合法权益、追究法律责任的标准明确、统一和稳定。于是,社会成员才可以对自己行为的法律后果产生稳定的预期,明确何为合法,何为违法,从而趋利避害,选择能够得到法律保护的行为,争取利益的最大化。久而久之,就会使社会形成敬畏法律、遵守法律的道德规范,使民众提高法律意识、规则意识,养成尊重和服从司法的风习。
         
        有了这种法治环境,司法者就很容易全副身心投注在公正司法中,坚持司法严格依法、不偏不倚,准确适用法律,合法合理地作出公正裁断,为社会提供最佳的司法服务。公正优良的司法服务,可以提高司法公信度,赢得民众的高度信任和积极支持,于是法律也就达到了惩恶扬善、兴利除弊、稳定社会、保障人权的目的,最终有利于民众利益。
         
        但是建设和扞卫法治,维护和强化司法权威,并不是司法者独自能够完成的任务,需要举全社会之力,同心同德坚持不懈,其中公众的努力必不可少。事实上,为促使司法公正地维护民众利益,民众会积极行使监督的权利,并且对司法队伍建设的制度、实效和司法者的从业作风、廉洁行为实施监督。这种监督,有利于防止司法腐败,保证司法质效,因此值得肯定和鼓励。
         
        然而民众的监督不等于可以根据自己的感受,随意否定司法裁断的合法性与公正性。如果民主监督的权利行使不当,不但不能对公正司法产生督促和鞭策的效果,反会适得其反,成为对司法的干扰。这是因为司法规律决定,司法活动和司法裁断只能由专门人员负责,不能假手于人听命于人,既不能受其他权力的干预,也不能受社会公众与媒体的干预。这就像医生治病,只能由医生决定治疗方法,他人不能越俎代庖取代医生,否则就不能保证患者得到有效治疗的道理一样。
         
        司法者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法治原则是司法公正的必要条件,坚持这个原则也需要民众的理解和支持。谁都不应为满足自己的司法诉求,就用权力、用人情、用金钱、用暴力等干预司法,诱使或迫使司法者顺从自己意愿,照顾自己的利益,这是对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的破坏。而法治原则一旦被破坏,包括行为者在内,都要身受其害。因为既然某人可以通过非法方式使司法向自己倾斜,那么他人也可以这样做,这就使得司法判断是非曲直、作出司法裁断的标准,不再是法律,而是当事人的关系、财力或抗法的胆量、规模等等,这就没有了平等的可能。丧失了法律面前的人人平等,就会丧失公平正义。
         
        应该明确,衡量司法案件是否公正的标准是法律,要看审理程序和裁断结论是否符合法律规定,而不是看当事人或公众对案件的态度。司法应该在每个案件中让诉讼各方和民众感受到公平正义,不等于也不可能做到让各方的诉求全部得到满足。当事人有胜诉、有败诉是诉讼活动的常态;败诉方不满意,或胜诉方因诉求没有全部得到满足同样不满意,也是正常情况。司法正是在依法对当事人的诉求有所支持有所否定中,体现着定分止争的功能作用,维护着法律的严肃性,保障着社会的公平正义。如果因有人不满而断定司法缺乏公正性,就会冲击和模糊法律标准的唯一性、统一性和明确性,使法律标准失效。一旦法律标准失效,民众就不能明确何为合法、何为违法,对自己行为的后果产生稳定的预期,司法活动无法守住公正防线,法律无法维护社会正常秩序。
         
        如果当事人或民众对凡不符合自己意愿的司法裁断就认为不公正,甚至断定是司法腐败所致,进而不服从司法裁断,乃至采取缠诉、闹访,制造事端的方式对司法者施压,则会造成不良后果。即不但置自己的行为可能违法犯罪的危险中,还可能导致司法者顾虑重重精神紧张,因担心出现负面事件,而不敢坚持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的法治原则。同时,必然会增加司法工作量,造成司法效率低下,耗费司法资源,加大社会治理成本,挤压本应用于社会民生的国家财力、物力和人力,延缓和缩小公众生活质量提高的过程和幅度。
         
        谈到司法权威,不能回避错案冤案的问题,毋庸讳言,司法错误会损害当事人和公众利益,对司法权威的杀伤严重。因此,要健全各项制度和机制,对玩忽职守、徇私舞弊造成错案冤案者必须严肃问责,促使司法者自觉追求司法无冤的至高境界,严防错案冤案的发生。但是也需承认,由于多种原因,司法错误不会杜绝,也应该防止以偏概全,因存在司法错误而否定司法权威。维护和强化司法权威,有利于促进司法质效的提高,是社会民众利益的需要。如果因为司法出现错误,就蔑视司法权威,敌视司法者,干扰司法活动,抗拒司法裁断,那就是用错误对待错误,既损害社会公共利益,也无助于实现个人利益。这有如医生会有误诊、会出现医疗事故,但是因此就对医生失去信任和尊重,乃至视医生为仇敌,拒绝医生诊断,受到伤害的还是患者一样。
         
        对维护和强化司法权威,公共媒体负有职责和义务,既要发挥好监督权力的作用,又应克服指导司法的冲动,营造符合法治建设需要的良好舆论环境。这就要求媒体增强法治思维水平,积极开展法制宣传,正确阐释法治内涵,在引导、鼓励民众信仰法治、敬畏法律、尊重司法方面尽到责任。
         
        是的,法治国家建设正在路上,司法队伍建设也在路上,如同世上没有十全十美的事物,同样,司法在发挥着不可替代的积极作用时,也并不完美。但是,我们不是因为司法十分完美才信任它服从它维护它的权威,而是要在维护它的权威中促使它不断兴利除弊、进步完善而日趋完美。维护和强化司法权威任重道远,亟须并期待民众增强法律意识、规则意识,做理性文明、敬畏法治、遵守法律、尊重司法的现代公民,以更好地监督和支持司法工作。